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1页 |
1.1 现有研究葫芦科作物基因功能的技术 | 第14页 |
1.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 第14-18页 |
1.2.1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2 VIGS的技术原理 | 第15页 |
1.2.3 VIGS的优点 | 第15-16页 |
1.2.4 VIGS载体在葫芦科作物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 亚基因组RNA | 第18页 |
1.4 亚基因组启动子 | 第18-19页 |
1.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 第19-20页 |
1.5.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特性 | 第19页 |
1.5.2 基于CGMMV植物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CGMMV CP基因后插入位点构建VIGS载体 | 第21-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2.1.2 菌株与CGMMV侵染性克隆 | 第21页 |
2.1.3 试剂盒与其他试剂 | 第21页 |
2.1.4 引物 | 第21-22页 |
2.1.5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7页 |
2.2.1 分析pXT1与CGMMV基因组序列的酶切位点 | 第22页 |
2.2.2 CGMMV CP基因后插入位点的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22-24页 |
2.2.3 葫芦科作物PDS基因的克隆 | 第24-25页 |
2.2.4 葫芦科作物PDS VIGS载体的构建 | 第25-26页 |
2.2.5 载体的农杆菌浸润接种 | 第26-27页 |
2.2.6 载体接种后检测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3.1 pXT1与CGMMV基因组序列酶切位点的分析 | 第27-28页 |
2.3.2 CGMMV CP基因后插入位点的VIGS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2.3.3 载体的侵染性及其沉默效果检测分析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CGMMV CP亚基因组启动子的鉴定 | 第33-4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9页 |
3.2.1 技术路线 | 第33页 |
3.2.2 RNA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33页 |
3.2.3 CP部分缺失的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EGFP表达量的检测 | 第33-37页 |
3.2.4 突变体(MP部分缺失)的构建及侵染性的检测 | 第37-38页 |
3.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3.1 CGMMV CP SGP下游区域的绘制 | 第39-40页 |
3.3.2 CGMMV CP SGP上游区域的鉴定 | 第40-41页 |
3.3.3 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 | 第41-43页 |
3.4 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利用亚基因组启动子构建VIGS载体 | 第46-62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6-51页 |
4.2.1 含CGMMV CP亚基因组启动子的病毒载体的构建策略 | 第46-47页 |
4.2.2 CGMMV-Bam HI的构建及侵染性的检测 | 第47页 |
4.2.3 葫芦科作物和本生烟PDS基因的克隆 | 第47-48页 |
4.2.4 含PDS基因片段的CGMMV VIGS载体的构建及沉默效应的检测 | 第48-50页 |
4.2.5 CGMMV-Bam HI-PDS69 载体的构建及沉默效应的检测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4.3.1 CGMMV-Bam HI的构建及其在葫芦科作物中侵染性的检测 | 第51-53页 |
4.3.2 含不同大小PDS片段的CGMMV-Bam HI沉默效应检测 | 第53-59页 |
4.3.3 CGMMV-Bam HI-PDS69 载体的构建及沉默效应的检测 | 第59-60页 |
4.4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5.2 创新点 | 第62页 |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