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文心雕龙》征引诸子文献考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凡例第13-14页
绪论第14-28页
 第一节 “诸子”的形成与演变第14-19页
  一、“子”的本义与诸子渊源第14页
  二、诸子的产生及诸子部居沿革第14-17页
  三、诸子家数的演变第17-19页
 第二节 《文心雕龙》引诸子文献研究概述第19-27页
  一、关于刘勰本人的思想倾向之争第20-23页
  二、关于《文心雕龙》术语的专题研究第23-25页
  三、关于《文心雕龙·诸子》篇的研究第25-27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与结构第27-28页
第一章 《文心雕龙》征引诸子文献考(上)第28-65页
 第一节 《文心雕龙》征引儒家文献考第28-40页
  一、《晏子》第29页
  二、《孟子》第29-32页
  三、《荀子》第32-34页
  四、《新语》第34-35页
  五、《新书》第35页
  六、《说苑》第35页
  七、《法言》第35-39页
  八、《新论》第39-40页
  九、《潜夫》第40页
 第二节 《文心雕龙》征引道家文献考第40-55页
  一、《伊尹》第40-41页
  二、《鬻子》第41页
  三、《管子》(《筦子》)第41-43页
  四、《老子》第43-45页
  五、《文子》第45页
  六、《庄子》第45-53页
  七、《列子》第53-54页
  八、《鶡冠子》第54-55页
 第三节 《文心雕龙》征引阴阳家文献考第55-56页
  一、《邹子》(《驺子》)第55-56页
 第四节 《文心雕龙》征引法家文献考第56-62页
  一、《商君》第56-57页
  二、《申子》第57-58页
  三、《慎子》第58页
  四、《韩非子》第58-62页
  五、《政论》(《正论》)第62页
 第五节 《文心雕龙》征引名家文献考第62-65页
  一、《尹文子》第62-63页
  二、《公孙龙子》第63-65页
第二章 《文心雕龙》征引诸子文献考(下)第65-79页
 第一节 《文心雕龙》征引墨家文献考第65-66页
  一、《随巢子》第65页
  二、《墨子》第65-66页
 第二节 《文心雕龙》征引纵横家文献考第66-68页
  一、《阙子》第66-67页
  二、《鬼谷子》第67-68页
 第三节 《文心雕龙》征引杂家文献考第68-77页
  一、《尉缭》第68页
  二、《尸子》第68-69页
  三、《吕氏春秋》第69-71页
  四、《淮南子》(《淮南鸿烈》)第71-76页
  五、《论衡》第76-77页
  六、《昌言》第77页
 第四节 《文心雕龙》征引农家文献考第77-78页
  一、《野老》第78页
 第五节 《文心雕龙》征引小说家文献考第78-79页
  一、《青史子》第78-79页
第三章 论诸子对刘勰思想的影响第79-94页
 第一节 儒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第79-83页
  一、文学创作的原则:原道、征圣、宗经第79-81页
  二、文章写作的标准:文质彬彬,情采相彰第81-82页
  三、文章鉴赏的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82-83页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第83-87页
  一、自然的文学观第83-85页
  二、“虚静”的文学创作论第85-87页
 第三节 其他诸子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第87-89页
 第四节 刘勰的子学观第89-94页
  一、论子书的性质第89-90页
  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子学观第90-92页
  三、论诸子的文学价值第92-94页
附录一:《文心雕龙》诸篇征引诸子文献一览表第94-102页
附录二:《文心雕龙》征引诸子文献索引第102-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后记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郭小川50~60年代诗歌研究
下一篇:古诗《江雪》的纯理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