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满流条件下有压隧洞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明满交替流研究的现状及其计算方法 | 第8-13页 |
1.2.1 明满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2 计算方法 | 第11-13页 |
1.3 隧洞围岩稳定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3-15页 |
1.3.1 隧洞围岩稳定性硏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隧洞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紊流数学模型与自由表面的追踪 | 第18-29页 |
2.1 紊流数值模拟研究概述 | 第18-22页 |
2.2 几种自由面追踪方法简介 | 第22-24页 |
2.3 VOF方法的原理 | 第24-26页 |
2.4 隧洞内k-ε模型和VOF方法的耦合 | 第26-27页 |
2.5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引水隧洞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 第29-51页 |
3.1 概述 | 第29-30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30-38页 |
3.2.1 总体工程概况 | 第30页 |
3.2.2 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3.2.3 引水隧洞布置 | 第31-35页 |
3.2.4 引水隧洞流态判别 | 第35-38页 |
3.3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8-40页 |
3.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0页 |
3.5 数值模拟成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3.5.1 引水隧洞流态分析 | 第41-43页 |
3.5.2 脉动压强计算成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3.5.3 流速分布规律分析 | 第46-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隧洞衬砌稳定性分析 | 第51-64页 |
4.1 概述 | 第51页 |
4.2 工程区工程地质评价 | 第51-53页 |
4.3 隧洞荷载计算 | 第53-56页 |
4.3.1 围岩压力 | 第53页 |
4.3.2 弹性抗力 | 第53-54页 |
4.3.3 内水压力 | 第54页 |
4.3.4 衬砌自重 | 第54页 |
4.3.5 灌浆压力 | 第54-55页 |
4.3.6 荷载组合 | 第55-56页 |
4.4 隧洞的衬砌计算与分析 | 第56-62页 |
4.4.1 内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4.4.2 位移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