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反式六、七元瓜环的主客体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1.1 瓜环的发展史第9-11页
    1.2 反式瓜环主客体化学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1.3 本文工作第14-16页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反式六、七元瓜环的合成及分离第16-22页
    2.1 实验部分第16-17页
        2.1.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6-17页
    2.2 反式瓜环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第17-21页
        2.2.1 苷脲的合成第17页
        2.2.2 瓜环混合物的合成第17-18页
        2.2.3 反式瓜环的分离第18-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iQ[7]对一系列生物胺分子的包结行为分析第22-34页
    3.1 实验部分第23-24页
        3.1.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3页
        3.1.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4-32页
        3.2.1 iQ[7]与生物胺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第24-29页
        3.2.2 iQ[7]与色胺相互作用的的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分析第29-30页
        3.2.3 iQ[7]与生物胺相互作用的的等温滴定量热的分析第30-31页
        3.2.4 iQ[7]与生物胺相互作用的MALDI-TOF质谱分析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两种七元瓜环与3-(2-萘基)-丙氨酸的包结行为分析第34-45页
    4.1 实验部分第35-36页
        4.1.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5页
        4.1.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4.2.1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第36-39页
        4.2.2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9-40页
        4.2.3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第40-41页
        4.2.4 等温滴定量热(ITC)分析第41-43页
        4.2.5 MALDI-TOF质谱分析第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反式六元瓜环与对称式紫精衍生物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第45-57页
    5.1 实验部分第46-48页
        5.1.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第46页
        5.1.2 实验方法第46-4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5.2.1 iQ[6]与紫精衍生物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第48-51页
        5.2.2 iQ[6]与紫精衍生物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51-52页
        5.2.3 iQ[6]与紫精衍生物相互作用的MALDI-TOF质谱分析第52-53页
        5.2.4 iQ[6]@EV~(2+),iQ[6]@BV~(2+),iQ[6]@HV~(2+)之间的的晶体结构分析第53-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紫精类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第57-67页
    6.1 实验部分第58-60页
        6.1.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第58-59页
        6.1.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60-66页
        6.2.1 TMeQ[6]与客体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第60-62页
        6.2.2 TMeQ[6]与客体相互作用的UV-Vis吸收光谱分析第62-63页
        6.2.3 等温滴定量热(ITC)分析第63-64页
        6.2.4 TMeQ[6]与客体作用的MALDI-TOF质谱分析第64-65页
        6.2.5 TMeQ[6]-FV~(2+)体系的晶体结构分析第65-66页
    6.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附录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大环化合物Benzo[6]urils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性质研究
下一篇:选择性催化六碳糖及其衍生物氢化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