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6页 |
1.1 光动力治疗 | 第9-12页 |
1.1.1 光动力治疗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1.2 光动力治疗的原理 | 第10-11页 |
1.1.3 光动力治疗的优势 | 第11页 |
1.1.4 光动力治疗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2 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1.2.1 光敏剂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2 酞菁类光敏剂 | 第14-15页 |
1.2.3 酞菁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7页 |
1.2.4 酞菁的合成方法 | 第17-19页 |
1.2.5 酞菁类光敏剂的实际应用 | 第19-2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1.3.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6页 |
2 水溶性酞菁锌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42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水溶性酞菁锌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42页 |
2.2.1 水溶性酞菁化合物设计 | 第27-28页 |
2.2.2 合成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2.2.3 Pc 11,Pc 12,Pc 13和Pc 14的合成方法及表征 | 第30-42页 |
3 多肽偶联酞菁锌靶向药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60页 |
3.1 仪器材料 | 第42-43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3.1.2 仪器 | 第42-43页 |
3.2 靶向分子的设计 | 第43-51页 |
3.2.1 靶向分子多肽及linker的合成 | 第43-45页 |
3.2.2 Pc-1,Pc-2,Pc-3,Pc-4,Pc-5和Pc-Control的分子设计 | 第45-46页 |
3.2.3 Pc-1,Pc-2,Pc-3,Pc-4,Pc-5和Pc-Control的合成与表征 | 第46-51页 |
3.3 多肽偶联酞菁锌化合物的活性评价 | 第51-53页 |
3.3.1 光动力学评价方法 | 第51-52页 |
3.3.2 生物部分活性评价 | 第52-5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3.4.1 光动力学评价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3.4.2 生物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0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5 展望 | 第61-6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8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