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语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6页 |
一、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 第16-32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22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1.1.3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1.2 结果 | 第22-27页 |
1.2.1 上前牙区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22-23页 |
1.2.2 上前牙区左右两侧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23页 |
1.2.3 上前牙区不同性别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23-24页 |
1.2.4 上中切牙不同唇倾度组间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24页 |
1.2.5 上侧切牙不同唇倾度组间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24-25页 |
1.2.6 上尖牙不同唇倾度组间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25-26页 |
1.2.7 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与唇倾度相关性 | 第26-27页 |
1.3 讨论 | 第27-31页 |
1.3.1 CBCT测量牙槽骨形态特征的优势 | 第27页 |
1.3.2 左右两侧同名牙对比分析 | 第27页 |
1.3.3 不同性别同名牙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1.3.4 牙槽骨形态特征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1.3.5 上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对比分析 | 第29页 |
1.3.6 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1.3.7 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与唇倾度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1.4 小结 | 第31-32页 |
二、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 第32-44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2-3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2.1.3 统计方法 | 第32-36页 |
2.2 结果 | 第36-41页 |
2.2.1 下前牙区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36-37页 |
2.2.2 下前牙区左右两侧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37页 |
2.2.3 下前牙区不同性别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37-38页 |
2.2.4 下中切牙不同唇倾度组间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38页 |
2.2.5 下侧切牙不同唇倾度组间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38-39页 |
2.2.6 下尖牙不同唇倾度组间牙槽骨测量项目对比 | 第39-40页 |
2.2.7 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与唇倾度相关性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3页 |
2.3.1 左右两侧同名牙对比分析 | 第41页 |
2.3.2 不同性别同名牙对比分析 | 第41页 |
2.3.3 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2.3.4 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2.3.5 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与唇倾度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68页 |
综述 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 第68-7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