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参与调节AM真菌共生的关键ZmPIN基因筛选及功能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丛枝菌根真菌概述第11页
    1.2 AM真菌的形态结构第11-12页
    1.3 AM真菌与宿主共生的功能第12-14页
        1.3.1 AM真菌促进植物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第12-13页
        1.3.2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第13-14页
        1.3.3 AM真菌对根际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第14页
    1.4 植物激素和AM菌根共生的相关性第14-15页
    1.5 生长素转运蛋白PIN基因家族第15-17页
        1.5.1 PIN蛋白的结构第15-16页
        1.5.2 PIN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2 引言第17-18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8-33页
    3.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3.1.1 供试基质第18页
        3.1.2 供试植物及供试真菌第18页
        3.1.3 载体与菌株第18页
        3.1.4 试剂及培养基第18-19页
        3.1.5 酶及试剂第19页
        3.1.6 常用仪器设备第19页
    3.2 转录组分析第19-21页
        3.2.1 侵染条件下取样第19-20页
        3.2.2 台盼蓝染色步骤第20页
        3.2.3 改良Trizol法提取玉米根部总RNA第20-21页
        3.2.4 上机测序第21页
        3.2.5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21页
    3.3 玉米P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1-22页
    3.4 玉米PIN基因在AM真菌侵染条件下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22-23页
        3.4.1 改良Trizol法提取玉米根部总RNA第22页
        3.4.2 反转录第22-23页
        3.4.3 荧光定量PCR反应第23页
    3.5 ZmPIN1a、ZmPIN5c、ZmPINY基因以及其相应启动子的克隆第23-27页
    3.6 表达载体构建与农杆菌转化第27-30页
        3.6.1 表达载体构建第27-29页
        3.6.2 农杆菌转导第29-30页
    3.7 百脉根毛状根体系的建立第30-31页
        3.7.1 百脉根种子的萌发第30页
        3.7.2 侵染第30页
        3.7.3 除菌第30-31页
        3.7.4 阳性根验证第31页
        3.7.5 扩繁第31页
        3.7.6 接种AM真菌第31页
    3.8 水稻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水稻的获得第31-33页
        3.8.1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第31-32页
        3.8.2 阳性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第32-3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3-51页
    4.1 AM真菌侵染玉米后的转录组分析第33-40页
        4.1.1 文库构建及测序第33页
        4.1.2 AM真菌侵染后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第33-35页
        4.1.3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第35-36页
        4.1.4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36-39页
        4.1.5 响应AM真菌侵染的ZmPIN基因表达分析第39-40页
    4.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45页
        4.2.1 Zm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结构分析第40-42页
        4.2.2 玉米生长素转运体PIN蛋白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42-44页
        4.2.3 玉米生长素转运体PIN蛋白的序列比对及保守基序分析第44页
        4.2.4 ZmPIN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第44-45页
    4.3 AM真菌促进玉米侧根的生长第45-47页
        4.3.1 玉米共生的检测第45-46页
        4.3.2 玉米响应AM真菌侵染后的表观特征第46页
        4.3.3 玉米根部总RNA分离第46-47页
    4.4 ZmPIN基因在AM真菌侵染条件下的诱导表达模式分析第47-48页
    4.5 转基因验证候选基因在AM真菌介导调节玉米侧根生长中的功能第48-51页
        4.5.1 ZmPIN1a、ZmPIN5、,ZmPINy基因以及其相应启动子的克隆第48页
        4.5.2 表达载体构建与农杆菌转化第48-49页
        4.5.3 百脉根毛状根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毛状根的获得第49-50页
        4.5.4 水稻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水稻的获得第50-51页
讨论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核电科研公司信息化建设改进研究
下一篇:A公司信息化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