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超低摩擦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超低摩擦理论与洞室边墙围岩块体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15-28页 |
2.1 超低摩擦现象的理论研究 | 第15-21页 |
2.1.1 Hertz理论撞击能的力学转化 | 第15-16页 |
2.1.2 垂直冲击和水平静力共同作用理论模型 | 第16-18页 |
2.1.3 垂直和水平双向冲击理论模型 | 第18-21页 |
2.2 爆破扰动下深部块体变形运动 | 第21-22页 |
2.3 洞室边墙围岩块体超低摩擦效应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22-27页 |
2.3.1 Salamon剪切滑移理论 | 第22-23页 |
2.3.2 边墙围岩块体超低摩擦效应诱发机理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超低摩擦效应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分析与验证 | 第28-34页 |
3.1 超低摩擦效应数值模拟方法选择 | 第28-29页 |
3.2 块系岩体超低摩擦效应数值模拟过程 | 第29-31页 |
3.3 块系岩体超低摩擦效应数值模拟可行性验证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洞室边墙围岩块体超低摩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60页 |
4.1 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4.1.1 材料模型的选取 | 第34-35页 |
4.1.2 块体与围岩接触的处理 | 第35-36页 |
4.1.3 爆炸荷载的施加方法 | 第36-37页 |
4.1.4 模型参数确定 | 第37页 |
4.2 爆破扰动下块体的动力响应 | 第37-40页 |
4.2.1 块体水平位移 | 第38-39页 |
4.2.2 块体垂直法向应力特征 | 第39-40页 |
4.3 不同爆炸荷载对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 | 第40-45页 |
4.3.1 块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4.3.2 块体垂直法向应力特征 | 第42-44页 |
4.3.3 块体自身变形特征 | 第44-45页 |
4.4 水平向地应力对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 | 第45-50页 |
4.4.1 块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4.4.2 块体垂直法向应力特征 | 第47-49页 |
4.4.3 块体自身变形特征 | 第49-50页 |
4.5 垂直向地应力对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 | 第50-55页 |
4.5.1 块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4.5.2 块体垂直法向应力特征 | 第51-53页 |
4.5.3 块体自身变形特征 | 第53-55页 |
4.6 块体尺度对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 | 第55-58页 |
4.6.1 块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4.6.2 块体垂直法向应力特征 | 第56-57页 |
4.6.3 块体自身变形特征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超低摩擦效应理论的工程应用 | 第60-68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洞室围岩位移突变现象 | 第60-63页 |
5.3 超低摩擦效应诱发位移突变理论分析 | 第63-64页 |
5.4 超低摩擦效应诱发位移突变数值模拟研究 | 第64-66页 |
5.4.1 数值模拟研究 | 第64-65页 |
5.4.2 两块体模型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