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抗生素简介 | 第13-15页 |
1.1.1 抗生素来源 | 第13页 |
1.1.2 抗生素分类 | 第13-15页 |
1.1.3 抗生素危害 | 第15页 |
1.2 纳米吸附剂去除环境污染物 | 第15-19页 |
1.2.1 吸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2.2 纳米吸附材料去除环境污染物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纳米光催化剂去除环境污染物 | 第19-25页 |
1.3.1 光催化简介及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1.3.2 光催化作用增效手段 | 第20-25页 |
1.4 纳米多孔二氧化钛制备及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6-2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基于前驱体法构筑的二氧化钛材料对环丙沙星的吸附及光催化去除研究 | 第29-63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30-34页 |
2.2.1 材料制备 | 第30-31页 |
2.2.2 材料表征 | 第31-32页 |
2.2.3吸附实验 | 第32-33页 |
2.2.4光催化实验 | 第33页 |
2.2.5抗菌活性实验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8页 |
2.3.1 材料表征 | 第34-40页 |
2.3.2 吸附去除环丙沙星污染物 | 第40-47页 |
2.3.3 光催化去除环丙沙星污染物 | 第47-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附页 | 第59-63页 |
第3章 多孔二氧化钛纳米聚集体对抗生素污染物光催化去除的广谱性探究 | 第63-79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64-66页 |
3.2.1 材料合成 | 第64-65页 |
3.2.2 材料表征 | 第65页 |
3.2.3光催化实验 | 第65页 |
3.2.4抗菌实验 | 第65-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8页 |
3.3.1 材料表征 | 第66-68页 |
3.3.2 同类型抗生素污染物光催化降解 | 第68-76页 |
3.3.3 不同类型抗生素光催化降解 | 第76-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4章 铜纳米颗粒修饰的介孔纳米二氧化钛聚集体对水溶液中环丙沙星的吸附和光催化去除:铜颗粒尺寸和负载量的影响 | 第79-103页 |
4.1 引言 | 第79-80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80-84页 |
4.2.1 材料制备 | 第80-81页 |
4.2.2 材料表征 | 第81页 |
4.2.3吸附实验 | 第81-82页 |
4.2.4光催化实验 | 第82-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101页 |
4.3.1 材料表征 | 第84-89页 |
4.3.2 吸附光催化去除环丙沙星污染物 | 第89-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5.1 总结 | 第103-105页 |
5.2 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