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合并问题研究--基于上海市与北京市的对比分析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4.2 比较分析法 | 第18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地税合并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0-25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国地税合作 | 第20页 |
2.1.2 “互联网+国地税”合作 | 第20-21页 |
2.1.3 国地税合并 | 第21-22页 |
2.2 国地税合并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页 |
2.2.2 整体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 | 第25-32页 |
3.1 分税制改革前——征管分权的传统模式 | 第25页 |
3.2 分税制改革阶段 | 第25-26页 |
3.3 国地税合作阶段 | 第26-27页 |
3.4 国地税合并阶段 | 第27-31页 |
3.4.1 征收成本率分析 | 第28-29页 |
3.4.2 人均征税额分析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制约我国国地税合并的因素 | 第32-37页 |
4.1 客观因素 | 第32-34页 |
4.1.1 信息共享不够便利、数据不够丰富 | 第32-33页 |
4.1.2 “合并”相关制度及机制尚不健全 | 第33-34页 |
4.1.3 支撑国地税合并的法治环境不成熟 | 第34页 |
4.2 主观因素 | 第34-35页 |
4.2.1 缺乏信息共享理念 | 第34-35页 |
4.2.2 缺乏合并办税理念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5章 国外经验借鉴 | 第37-40页 |
5.1 美国经验 | 第37-38页 |
5.2 新加坡经验 | 第38-39页 |
5.3 北欧国家经验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6章 当前有效加快国地税合并的政策建议 | 第40-51页 |
6.1 科学开展顶层架构设计 | 第40-45页 |
6.1.1 优化征管模式和征管职责 | 第40-41页 |
6.1.2 打造长效的国地税合并制度体系 | 第41-43页 |
6.1.3 完善税务机关的风险防控机制 | 第43-45页 |
6.2 建立一体化的电子税务平台 | 第45-47页 |
6.2.1 健全电子税务平台制度体系 | 第45页 |
6.2.2 完善电子税务平台技术支撑体系 | 第45-46页 |
6.2.3 优化电子税务平台基础及保障性能 | 第46-47页 |
6.3 完善国地税合并的配套措施 | 第47-50页 |
6.3.1 构建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 | 第47-48页 |
6.3.2 建立多维的联合考评体系 | 第48-49页 |
6.3.3 加强人才的培养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