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微小气泡界面热质传递现象和机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符号说明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27页
        1.2.1 沸腾过程数值研究第16-19页
        1.2.2 沸腾数值研究中的核化过程第19-21页
        1.2.3 微反应器中两相流传质第21-24页
        1.2.4 传质过程的污染物问题第24-2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7-30页
第二章 气液两相流动沸腾过程实验研究第30-45页
    2.1 常温条件下过冷水沸腾实验研究第30-36页
        2.1.1 实验装置第30-32页
        2.1.2 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第32-33页
        2.1.3 实验步骤第33-34页
        2.1.4 过冷沸腾换热特性及沸腾演化第34-36页
    2.2 液氮流动沸腾实验研究第36-43页
        2.2.1 实验原理第37-40页
        2.2.2 液氮流动与沸腾换热实验结果第40-42页
        2.2.3 实验结果与经验关联式对比第42-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沸腾过程中气液相变产生及作用机理第45-81页
    3.1 数学物理模型第45-63页
        3.1.1 两相流控制方程及简化第46-49页
        3.1.2 气液两相界面特性第49-51页
        3.1.3 界面相变模型及抹平算法第51-55页
        3.1.4 高度函数(Height Function)算法第55-60页
        3.1.5 微液膜蒸发模型第60-63页
    3.2 综合沸腾模型求解步骤第63-64页
    3.3 计算结果讨论与分析第64-79页
        3.3.1 过热流体中的球形气泡的生长第64-66页
        3.3.2 水沸腾数值研究第66-69页
        3.3.3 制冷剂R113 核沸腾数值研究第69-72页
        3.3.4 模型改进及基于等值追踪法的界面求解算法第72-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数值研究第81-101页
    4.1 数学模型第81-86页
        4.1.1 基于梯度的界面热质传递模型第81-84页
        4.1.2 耦合的LS与 VOF方法(Coupled LS and VOF model,CLSVOF)第84-86页
    4.2 数学模型验证与计算第86-88页
    4.3 单核化点的流动沸腾数值研究第88-98页
    4.4 双核化点流动沸腾数值研究第98-100页
    4.5 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微小气泡稀释传质过程研究第101-121页
    5.1 数学模型第101-103页
        5.1.1 两相流组分传递控制方程第101-102页
        5.1.2 界面稀释传质模型第102-103页
    5.2 数学模型验证第103-107页
        5.2.1 静止气泡稀释过程第103-104页
        5.2.2 浮升气泡稀释过程第104-107页
    5.3 微反应器内气泡生成及稀释过程第107-110页
        5.3.1 微反应器内的气泡生成第107-108页
        5.3.2 数值模拟的简化与计算方法第108-110页
    5.4 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分析第110-120页
        5.4.1 微通道内Taylor气泡的初始长度第110-111页
        5.4.2 稀释过程中的气泡尺寸演化和缩减第111-114页
        5.4.3 气泡形态及组分传输第114-116页
        5.4.4 液膜厚度及其局部传质特性第116-118页
        5.4.5 体积传质系数第118-120页
    5.5 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带化学反应及污染物的气泡传质过程研究第121-141页
    6.1 数学模型第121-125页
        6.1.1 控制方程第121-122页
        6.1.2 化学反应模型第122-124页
        6.1.3 气液界面污染物积聚模型第124页
        6.1.4 自适应网格方法以及数值过程第124-125页
    6.2 数学模型验证第125-134页
        6.2.1 静置球形气泡界面扩散传质问题第126-127页
        6.2.2 受污染的移动气泡的传质问题第127-132页
        6.2.3 浮升气泡动力学及曳力系数验证分析第132-134页
    6.3 碱性溶液中CO_2浮升气泡的化学吸收过程研究第134-139页
    6.4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1-145页
    7.1 研究内容总结第141-143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43-144页
    7.3 课题展望第144-145页
附录第145-147页
    A基于CONTOUR-SURFACE TRACKING的界面初始化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及所获奖项第159-161页
致谢第161-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物混合工质朗肯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太阳能利用中微纳结构辐射传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