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及其径流式压气机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未来能源发展 | 第14-15页 |
1.1.2 超临界二氧化碳 | 第15-16页 |
1.1.3 SCO_2布雷顿循环 | 第16-17页 |
1.1.4 离心压气机 | 第17-18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SCO_2布雷顿循环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2 SCO_2离心压气机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2.3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SCO_2布雷顿循环计算程序 | 第23-49页 |
2.1 SCO_2布雷顿循环建模 | 第23-32页 |
2.1.1 SCO_2物性计算 | 第23-25页 |
2.1.2 SCO_2布雷顿循环 | 第25-26页 |
2.1.3 叶轮机械模型 | 第26-27页 |
2.1.4 换热器模型 | 第27-29页 |
2.1.5 循环模型 | 第29-31页 |
2.1.6 寻优计算 | 第31-32页 |
2.2 SCO_2循环程序验证与参数分析 | 第32-47页 |
2.2.1 SCO_2循环程序对比验证 | 第32-36页 |
2.2.2 压力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2.2.3 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8-42页 |
2.2.4 换热器参数对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5 分级膨胀循环与分级压缩循环 | 第43-47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47-49页 |
第三章 SCO_2离心压气机设计 | 第49-71页 |
3.1 SCO_2压气机工作条件 | 第49-52页 |
3.2 初步设计 | 第52-70页 |
3.2.1 叶轮进口设计 | 第54-55页 |
3.2.2 叶轮出口设计 | 第55-57页 |
3.2.3 损失模型 | 第57-59页 |
3.2.4 无叶扩压器设计 | 第59-61页 |
3.2.5 有叶扩压器设计 | 第61-63页 |
3.2.6 非设计点一维性能计算 | 第63-64页 |
3.2.7 程序验证与压气机一维设计结果 | 第64-68页 |
3.2.8 压气机三维造型设计 | 第68-7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SCO_2离心压气机性能分析与校验 | 第71-92页 |
4.1 数值计算方法 | 第71-75页 |
4.1.1 控制方程 | 第71-72页 |
4.1.2 湍流模型 | 第72-73页 |
4.1.3 网格划分 | 第73-74页 |
4.1.4 边界条件与物性参数 | 第74页 |
4.1.5 数值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4.2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75-76页 |
4.3 湍流模型的计算与比较 | 第76-77页 |
4.4 二氧化碳物性的选择与比较 | 第77-80页 |
4.5 物性表格无关性验证 | 第80-81页 |
4.6 SCO_2离心压气机性能分析 | 第81-89页 |
4.6.1 压气机特性分析 | 第81-82页 |
4.6.2 设计点流场分析 | 第82-86页 |
4.6.3 不同工况点流场分析 | 第86-89页 |
4.7 SCO_2压气机设计方法验证 | 第89-9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5.1 结论 | 第92-93页 |
5.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