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抗菌药物残留 | 第11页 |
1.2 检测药物 | 第11-13页 |
1.2.1 磺胺类药物 | 第11-12页 |
1.2.2 氟喹诺酮类药物 | 第12页 |
1.2.3 呋喃唑酮类药物 | 第12页 |
1.2.4 四环素类药物 | 第12-13页 |
1.3 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现状 | 第13页 |
1.4 抗菌药物残留的危害 | 第13-15页 |
1.4.1 TCs类药物残留危害 | 第13-14页 |
1.4.2 SAs类药物残留危害 | 第14页 |
1.4.3 FQNs类药物残留危害 | 第14页 |
1.4.4 FZ残留的危害 | 第14-15页 |
1.5 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发展历程 | 第15页 |
1.5.1 样品处理方法 | 第15页 |
1.5.2 兽药测定方法 | 第15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猪肉、禽肉中磺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 | 第17-37页 |
2.1 材料 | 第17-19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液配制 | 第17-18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8页 |
2.2.1 抽样 | 第19页 |
2.2.2 检测项目 | 第19页 |
2.2.3 样品预处理 | 第19页 |
2.2.4 样品前处理 | 第19页 |
2.2.5 仪器条件 | 第19-26页 |
2.2.5.1 色谱条件 | 第19-20页 |
2.2.5.2 质谱条件 | 第20-21页 |
2.2.5.3 质谱图 | 第21-26页 |
2.2.6 结果判定 | 第26-28页 |
2.3 结果 | 第28-35页 |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29页 |
2.3.2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29-33页 |
2.3.3 检测限 | 第33页 |
2.3.4 猪肉和禽肉中SAs类和FQNs类抗菌药物的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2.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禽蛋中呋喃唑酮代谢物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 | 第37-57页 |
3.1 材料 | 第37-39页 |
3.1.1 试剂 | 第37页 |
3.1.2 主要试液配制 | 第37-39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3.2 方法 | 第39-43页 |
3.2.1 抽样 | 第39页 |
3.2.2 检测项目 | 第39页 |
3.2.3 样品预处理 | 第39页 |
3.2.4 样品前处理 | 第39页 |
3.2.5 仪器条件 | 第39-41页 |
3.2.5.1 色谱条件 | 第39-40页 |
3.2.5.2 质谱条件 | 第40页 |
3.2.5.3 质谱图 | 第40-41页 |
3.2.6 结果判定 | 第41-43页 |
3.3 结果 | 第43-55页 |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3.3.2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43-47页 |
3.3.3 检测限 | 第47页 |
3.3.4 禽蛋中AOZ和FQNs类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结果 | 第47-55页 |
3.4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生鲜牛乳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 | 第57-63页 |
4.1 材料 | 第57-58页 |
4.1.1 试剂 | 第57页 |
4.1.2 主要试液配制 | 第57-58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58页 |
4.2 方法 | 第58-59页 |
4.2.1 抽样 | 第58页 |
4.2.2 样品前处理 | 第58页 |
4.2.3 检测项目 | 第58页 |
4.2.4 仪器条件 | 第58-59页 |
4.2.5 结果判定 | 第59页 |
4.3 结果 | 第59-61页 |
4.3.1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59-60页 |
4.3.2 生鲜牛乳样品中TCs类抗菌药物残留结果 | 第60-61页 |
4.4 讨论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5.1 猪肉、禽肉中SAs类和FQNs类抗菌药物残留情况 | 第63页 |
5.2 禽蛋中AOZ及FQNs类抗菌药物残留情况 | 第63页 |
5.3 生鲜牛乳中TCs类抗菌药物残留情况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