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引言 | 第10-11页 |
1.1.2 中红外激光产生方式 | 第11-12页 |
1.2 稀土离子 | 第12-14页 |
1.2.1 稀土离子简介 | 第12-13页 |
1.2.2 稀土离子的能级组态 | 第13页 |
1.2.3 中红外发光的稀土离子能级结构 | 第13-14页 |
1.3 稀土发光的基质材料 | 第14-18页 |
1.3.1 玻璃基质和晶体基质 | 第14页 |
1.3.2 中红外玻璃基质的选择 | 第14页 |
1.3.3 中红外激光玻璃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1.5 与中红外玻璃相关的理论计算 | 第19-24页 |
1.5.1 Judd-Ofelt理论 | 第19-20页 |
1.5.2 声子能量 | 第20页 |
1.5.3 羟基含量 | 第20页 |
1.5.4 吸收截面 | 第20-21页 |
1.5.5 发射截面 | 第21页 |
1.5.6 能量传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Er~(3+)/Yb~(3+)共掺氟氯锆酸盐玻璃的中红外发光性能与能量传递机制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 | 第24-25页 |
2.2.1 ZFC玻璃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2 ZFC玻璃的表征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2.3.1 ZFC的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2.3.2 ZFC玻璃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26页 |
2.3.3 ZFC玻璃的Judd-Ofelt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2.3.4 ZFC玻璃的荧光光谱与Yb~(3+)-Er~(3+)的能量转移过程分析 | 第27-30页 |
2.3.5 ZFC玻璃的荧光光谱与Er~(3+)-Yb~(3+)的能量转移过程分析 | 第30-32页 |
2.3.6 ZFC玻璃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2.3.7 ZFC玻璃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2.3.8 ZFC玻璃中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系数分析 | 第34页 |
2.3.9 ZFC玻璃的吸收、发射截面与增益分析 | 第34-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ZBLAY玻璃中Yb~(3+)对于Ho~(3+)中红外发光的影响 | 第36-5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2.1 ZBLAY玻璃的制备 | 第36-37页 |
3.2.2 ZBLAY玻璃的表征 | 第37-38页 |
3.3 Ho~(3+)单掺ZBLAY的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3.1 Ho~(3+)单掺ZBLAY的结构分析 | 第38页 |
3.3.2 Ho~(3+)单掺ZBLAY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3.3.3 Ho~(3+)单掺ZBLAY的J-O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3.3.4 Ho~(3+)单掺ZBLAY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3.3.5 Ho~(3+)单掺ZBLAY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3.3.6 Ho~(3+)单掺ZBLAY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43页 |
3.4 Ho~(3+)/Yb~(3+)共掺ZBLAY的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4.1 Ho~(3+)/Yb~(3+)共掺ZBLAY的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3.4.2 Ho~(3+)/Yb~(3+)共掺ZBLAY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3.4.3 Ho~(3+)/Yb~(3+)共掺ZBLAY的 J-O理论分析 | 第45-46页 |
3.4.4 Ho~(3+)/Yb~(3+)共掺ZBLAY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6-49页 |
3.4.5 Ho~(3+)/Yb~(3+)共掺ZBLAY的能级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3.4.6 Ho~(3+)/Yb~(3+)共掺ZBLAY的荧光寿命分析 | 第50-51页 |
3.4.7 Ho~(3+)/Yb~(3+)共掺ZBLAY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3.4.8 Ho~(3+)/Yb~(3+)共掺ZBLAY吸收和发射截面分析 | 第51-52页 |
3.4.9 Ho~(3+)/Yb~(3+)共掺ZBLAY的增益分析 | 第52页 |
3.4.10 Ho~(3+)/Yb~(3+)共掺ZBLAY的变功率荧光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3.5 不同BaCl_2含量对Ho~(3+)在ZBLAY玻璃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3.5.1 不同含量BaCl_2的ZBLAY的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3.5.2 不同含量BaCl_2的ZBLAY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页 |
3.5.3 不同含量BaCl_2的ZBLAY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3.5.4 不同含量BaCl_2的ZBLAY的J-O理论分析 | 第55页 |
3.5.5 不同含量BaCl_2的ZBLAY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3.5.6 不同含量BaCl_2的ZBLAY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3.6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章 Bi~(3+)/Ho~(3+)和Er~(3+)/Pr~(3+)共掺ZBLAY的中红外发光性能 | 第58-72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4.3 Bi~(3+)/Ho~(3+)共掺的ZBLAY的中红外发光特性 | 第60-66页 |
4.3.1 Ho~(3+)/Bi~(3+)共掺ZBLAY的结构分析 | 第60页 |
4.3.2 Ho~(3+)/Bi~(3+)共掺ZBLAY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4.3.3 Ho~(3+)/Bi~(3+)共掺ZBLAY的 J-O理论分析 | 第61-63页 |
4.3.4 Ho~(3+)/Bi~(3+)共掺ZBLAY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63-64页 |
4.3.5 Ho~(3+)/Bi~(3+)共掺ZBLAY的荧光寿命分析 | 第64页 |
4.3.6 Ho~(3+)/Bi~(3+)共掺ZBLAY的能级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4.3.7 Ho~(3+)/Bi~(3+)共掺ZBLAY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65-66页 |
4.3.8 小结 | 第66页 |
4.4 Er~(3+)/Pr~(3+)共掺ZBLAY的中红外发光特性 | 第66-71页 |
4.4.1 Er~(3+)/Pr~(3+)共掺ZBLAY的结构分析 | 第66-67页 |
4.4.2 Er~(3+)/Pr~(3+)共掺ZBLAY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4.4.3 Er~(3+)/Pr~(3+)共掺ZBLAY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68-69页 |
4.4.4 Er~(3+)/Pr~(3+)共掺ZBLAY的荧光寿命分析 | 第69-70页 |
4.4.5 Er~(3+)/Pr~(3+)共掺ZBLAY的能级结构分析 | 第70页 |
4.4.6 小结 | 第70-71页 |
4.5 结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5.1.1 铒镱共掺的氟氯化物玻璃的能量传递机制与中红外发光性质 | 第72页 |
5.1.2 钬镱共掺氟化物玻璃中的能量传递与中红外发光性质 | 第72-73页 |
5.1.3 其他离子在ZBLAY玻璃中对Ho~(3+)、Er~(3+)中红外发光的影响 | 第7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