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井口装置及井下设备论文

多组分气体超声速凝结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超声速旋流分离技术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喷管内气体凝结理论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喷管内凝结流动现象第12-13页
        1.3.2 单组分单可凝气体凝结理论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双组分双可凝气体凝结理论研究现状第15页
    1.4 气体凝结流动实验研究现状第15-21页
        1.4.1 膨胀云室第16-17页
        1.4.2 扩散云室第17-18页
        1.4.3 激波管第18-19页
        1.4.4 喷管第19-21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多组分气体超声速凝结流动模型研究第23-43页
    2.1 成核模型的修正第23-31页
        2.1.1 双组分单可凝成核模型修正第23-27页
        2.1.2 双组分单可凝气体成核模型验证第27页
        2.1.3 三组分双可凝气体成核模型修正第27-30页
        2.1.4 三组分双可凝气体成核模型验证第30-31页
    2.2 液滴生长模型第31-33页
    2.3 几何模型第33-37页
        2.3.1 喉部设计第34-35页
        2.3.2 稳定段设计第35页
        2.3.3 亚音速收缩段设计第35页
        2.3.4 超声速渐扩段设计第35-36页
        2.3.5 喷管结构第36-37页
    2.4 喷管内凝结流动的数学模型第37-39页
        2.4.1 流动控制方程第37-39页
        2.4.2 湍流模型第39页
    2.5 数值方法第39-41页
        2.5.1 UDF和 UDS的实现第40页
        2.5.2 网格划分和无关性检验第40-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多组分气体超声速凝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第43-60页
    3.1 实验流程与系统第43-47页
        3.1.1 实验流程第43-44页
        3.1.2 室内实验系统第44-47页
    3.2 实验方案与测试系统标定第47-50页
        3.2.1 实验方案第47-48页
        3.2.2 光学颗粒测试系统标定第48-49页
        3.2.3 消除非均质成核干扰第49-50页
    3.3 双组分单可凝气体实验结果分析第50-54页
        3.3.1 实验与模拟主要凝结参数对比分析第50-52页
        3.3.2 实验与模拟成核位置对比第52-53页
        3.3.3 压力对凝结流动的影响第53-54页
    3.4 三组分双可凝气体实验结果分析第54-58页
        3.4.1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54页
        3.4.2 实验与模拟主要凝结参数对比分析第54-58页
        3.4.3 多组分气体凝结流动的影响因素第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多组分气体超声速凝结流动过程与影响因素第60-78页
    4.1 热力学关系第60-64页
        4.1.1 双组分气体热力学关系第60-61页
        4.1.2 多组分气体热力学关系第61-63页
        4.1.3 组分输运特性第63-64页
    4.2 双组分单可凝气体凝结流动特性第64-70页
        4.2.1 喷管内的凝结流动现象第64-65页
        4.2.2 入口参数对凝结流动的影响第65-68页
        4.2.3 背压对凝结流动的影响第68-69页
        4.2.4 不同气体凝结的差异性第69-70页
    4.3 三组分双可凝气体凝结流动特性第70-73页
        4.3.1 喷管内的凝结流动现象第70-71页
        4.3.2 组成对凝结流动的影响第71-73页
    4.4 双、三组分气体凝结差异性第73-76页
        4.4.1 凝结过程对比分析第73-74页
        4.4.2 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第74-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多属性分析在致密储层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下一篇:降粘剂对稠油乳化反相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