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城市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其评估 | 第12页 |
1.2.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风险评估研究 | 第12-13页 |
1.2.4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5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相关理论 | 第18-29页 |
2.1 城市生活垃圾及处理 | 第18-21页 |
2.1.1 城市生活垃圾的涵义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 第19-21页 |
2.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21-25页 |
2.2.1 社会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 | 第21-22页 |
2.2.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第22-24页 |
2.2.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 | 第24-25页 |
2.3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3.1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5-26页 |
2.3.2 社会燃烧理论 | 第26-27页 |
2.3.3 社会冲突理论 | 第27页 |
2.3.4 邻避危机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43页 |
3.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 第29-36页 |
3.1.1 基于层次全息模型的风险识别 | 第29-30页 |
3.1.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HHM框架构建 | 第30-36页 |
3.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筛选和构建 | 第36-43页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6页 |
3.2.2 评估指标的设置与筛选 | 第36-39页 |
3.2.3 城市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39-43页 |
第4章 基于BWM-FCE法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43-57页 |
4.1 基于BWM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3-53页 |
4.1.1 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和指标集 | 第44-45页 |
4.1.2 识别最好指标和最差指标 | 第45页 |
4.1.3 计算指标权重 | 第45-49页 |
4.1.4 一致性检验 | 第49-53页 |
4.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7页 |
4.2.1 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 | 第53-54页 |
4.2.2 构建评价指标评语集 | 第54页 |
4.2.3 确定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第54-57页 |
第5章 XT市垃圾处理项目实证研究 | 第57-67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57-58页 |
5.2 XT市垃圾处理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指标分析 | 第58-61页 |
5.2.1 项目政策规划风险分析 | 第58-59页 |
5.2.2 居民生活影响风险分析 | 第59页 |
5.2.3 政府工作风险分析 | 第59-60页 |
5.2.4 生态环境影响风险分析 | 第60-61页 |
5.3 XT市垃圾处理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第61-64页 |
5.4 结论与建议 | 第64-67页 |
5.4.1 畅通民众信息沟通渠道以保障民众正当权益 | 第64-65页 |
5.4.2 实现垃圾处理项目信息公开以加强风险沟通 | 第65页 |
5.4.3 加强项目规划建设以控制垃圾处理项目风险 | 第65-67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附录A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调查问卷 | 第76-78页 |
附录B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BWM法打分问卷 | 第78-80页 |
附录C XT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调查问卷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