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6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甜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1.1 植株组织培养 | 第16-17页 |
1.1.2 甜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 甜瓜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概述 | 第17-18页 |
1.2.2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2.2.1 基因型 | 第18-19页 |
1.2.2.2 外植体 | 第19页 |
1.2.2.3 培养基种类和成分 | 第19-20页 |
1.2.2.4 培养方式 | 第20页 |
1.2.2.5 光照和温度 | 第20-21页 |
1.2.3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意义 | 第21页 |
1.2.4 甜瓜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2.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中易出现的问题 | 第22页 |
1.3 农杆菌介导的甜瓜转基因再生体系建立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 pBBRacdS载体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1.4.1 农杆菌侵染过程乙烯水平相关研究 | 第24页 |
1.4.2 ACC脱氨酶的转基因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1.5 植物WRKY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1.6 研究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26-28页 |
2 甜瓜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8-43页 |
2.1 材料 | 第28-2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4 培养基与激素 | 第29页 |
2.2 方法 | 第29-31页 |
2.2.1 外植体的准备与体胚诱导 | 第29-30页 |
2.2.2 体胚形成 | 第30页 |
2.2.3 体视显微镜观察 | 第30页 |
2.2.4 体胚成苗 | 第30页 |
2.2.5 驯苗移栽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2.3.1 激素配比对体胚形成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2 不同基因型诱导体胚形成情况 | 第33-36页 |
2.3.3 种子不同部位对体胚诱导概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4 体胚诱导形成和细胞学观察 | 第37-39页 |
2.3.5 液体培养时间对体细胞胚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9页 |
2.3.6 液体培养基体积及外植体密度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7 培养基中蔗糖含量及凝固剂对生根影响 | 第40页 |
2.3.8 体胚诱导过程中的问题 | 第40-41页 |
2.4 讨论 | 第41-43页 |
3 载体构建 | 第43-56页 |
3.1 材料 | 第43-45页 |
3.1.1 材料 | 第4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3.1.3 主要设备 | 第44-45页 |
3.2 方法 | 第45-52页 |
3.2.1 CmWRKY27基因全长克隆 | 第45-50页 |
3.2.1.1 R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3.2.1.2 cDNA的合成 | 第46-47页 |
3.2.1.3 PCR反应 | 第47页 |
3.2.1.4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47-48页 |
3.2.1.5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48页 |
3.2.1.6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48-49页 |
3.2.1.7 质粒的提取 | 第49-50页 |
3.2.2 2×35S::WRKY27-X2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50页 |
3.2.3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50-51页 |
3.2.4 电击法转质粒 | 第51页 |
3.2.5 双载体导入农杆菌 | 第51页 |
3.2.6 菌液PCR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3.3.1 2×35S::WRKY27-X2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52-53页 |
3.3.2 pBBRacdS质粒导入农杆菌 | 第53-54页 |
3.3.3 2×35S::WRKY27-X2过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 | 第54-55页 |
3.4 讨论 | 第55-56页 |
4 农杆菌介导的甜瓜遗传转化及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56-69页 |
4.1 材料 | 第56-58页 |
4.1.1 材料 | 第56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6-57页 |
4.1.3 主要设备 | 第57-58页 |
4.2 方法 | 第58-61页 |
4.2.1 农杆菌准备和侵染 | 第58页 |
4.2.2 筛选培养 | 第58页 |
4.2.3 DNA的快速提取 | 第58-59页 |
4.2.4 阳性植株PCR鉴定 | 第59-60页 |
4.2.5 qRT-PCR的鉴定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4.3.1 预培养对遗传转化影响 | 第61页 |
4.3.2 pBBRacdS载体导入农杆菌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61页 |
4.3.3 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4 侵染时长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62页 |
4.3.5 农杆菌菌株类型与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62页 |
4.3.6 抗生素类型和浓度 | 第62-63页 |
4.3.7 褐化 | 第63-64页 |
4.3.8 转基因甜瓜DNA的PCR鉴定 | 第64-65页 |
4.3.9 实时定量PCR结果 | 第65-66页 |
4.3.10 不同植株种子形态对比 | 第66-67页 |
4.3.11 植株形态 | 第67-68页 |
4.4 讨论 | 第68-6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附录1 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 | 第81-82页 |
附录2 本研究中使用的引物序列 | 第82-84页 |
附录3 pMDC83表达载体图谱 | 第84-85页 |
附录4 pBBRacdS载体图谱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