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背景介绍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 1.2.1 网络空间中的时间基准 | 第11-12页 |
| 1.2.2 网络空间中的空间基准 | 第12页 |
| 1.2.3 网络信息时空戳 | 第12-13页 |
| 1.2.4 北斗精准时空体系的建立 | 第13-14页 |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4页 |
| 1.4 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项目关键技术分析 | 第17-36页 |
| 2.1 网络坐标 | 第17-22页 |
| 2.1.1 概述 | 第17页 |
| 2.1.2 GNP简介 | 第17-18页 |
| 2.1.3 PIC简介 | 第18-20页 |
| 2.1.4 NPS简介 | 第20-21页 |
| 2.1.5 Vivaldi简介 | 第21-22页 |
| 2.2 时间同步 | 第22-24页 |
| 2.2.1 授时 | 第22页 |
| 2.2.2 守时 | 第22-23页 |
| 2.2.3 时间同步 | 第23页 |
| 2.2.4 时间同步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2.3 北斗GNSS卫星精密授时 | 第24-31页 |
| 2.3.1 北斗RDSS单向授时 | 第24-26页 |
| 2.3.2 北斗RDSS双向授时 | 第26-28页 |
| 2.3.3 北斗RNSS单向授时 | 第28页 |
| 2.3.4 北斗/GNSS共视法授时 | 第28-31页 |
| 2.4 软件定义网络(SDN) | 第31-35页 |
| 2.4.1 SDN起源与发展历史 | 第31-33页 |
| 2.4.2 SDN架构 | 第33-34页 |
| 2.4.3 OpenFlow | 第34-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高精度时空网络坐标设计与实现 | 第36-57页 |
| 3.1 功能需求与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 3.1.1 功能需求 | 第37页 |
| 3.1.2 原型环境要求 | 第37-38页 |
| 3.2 系统平台总体设计 | 第38-39页 |
| 3.3 时间同步的具体实现 | 第39-43页 |
| 3.3.1 NTP协议 | 第39-42页 |
| 3.3.2 网络时间同步协议比较 | 第42-43页 |
| 3.4 基于北斗系统实现授时和定位 | 第43-46页 |
| 3.4.1 地面接收站设备架设 | 第43-44页 |
| 3.4.2 网页连接 | 第44-45页 |
| 3.4.3 串口连接 | 第45页 |
| 3.4.4 访问数据方法设置 | 第45页 |
| 3.4.5 连接并分析 | 第45-46页 |
| 3.5 网络坐标系实验平台搭建 | 第46-50页 |
| 3.5.1 基本环境 | 第47页 |
| 3.5.2 Mininet部署 | 第47-49页 |
| 3.5.3 Ryu部署 | 第49-50页 |
| 3.6 模块实现 | 第50-56页 |
| 3.6.1 胖树拓扑实现 | 第50-52页 |
| 3.6.2 Ryu拓扑获取改进 | 第52-53页 |
| 3.6.3 添加标签与下发流表 | 第53-54页 |
| 3.6.4 回溯路径 | 第54页 |
| 3.6.5 Mininet连接多控制器 | 第54-5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时空网络坐标系性能分析与优化 | 第57-71页 |
| 4.1 网络坐标系统 | 第57-58页 |
| 4.1.1 随机延迟现象 | 第57-58页 |
| 4.1.2 三角不等式违例现象 | 第58页 |
| 4.2 随机延迟污染现象及抑制方法 | 第58-59页 |
| 4.2.1 随机延迟污染现象数据分析 | 第59页 |
| 4.3 抑制随机延迟污染的方法 | 第59-61页 |
| 4.3.1 MP-Filter抑制方法 | 第60页 |
| 4.3.2 TO-Filter抑制方法 | 第60-61页 |
| 4.4 网络坐标中三角不等式现象级抑制方法 | 第61-64页 |
| 4.4.1 T-Vivaldi TIV感知的坐标系统 | 第61页 |
| 4.4.2 抖动感知的慢启动抑制算法 | 第61-63页 |
| 4.4.3 能量更新抑制方法 | 第63-64页 |
| 4.4.4 稳定抑制Vivaldi算法 | 第64页 |
| 4.5 基于Vivaldi算法的抑制方法 | 第64-70页 |
| 4.5.1 检测随机延迟污染 | 第64-65页 |
| 4.5.2 坐标抖动感知方法 | 第65页 |
| 4.5.3 抑制算法 | 第65-66页 |
| 4.5.4 稳定抑制Vivaldi算法的执行步骤 | 第66-67页 |
| 4.5.5 稳定抑制Vivaldi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5.1 论文总结 | 第71-72页 |
| 5.2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工作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要工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