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异构云平台的私有云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1 云计算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云管理平台研究现状第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本文组织方式第16-17页
2 本文所涉关键技术第17-25页
    2.1 云计算第17页
    2.2 虚拟化技术第17-19页
    2.3 私有云平台第19-21页
        2.3.1 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第19-20页
        2.3.2 VMware vSphere虚拟化平台第20-21页
    2.4 设计模式第21-24页
        2.4.1 单例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第21-23页
        2.4.2 适配器模式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私有云管系统的需求分析第25-30页
    3.1 功能性需求第25-29页
        3.1.1 私有云管系统功能模块需求分析第25页
        3.1.2 申请者角色功能点分析第25-26页
        3.1.3 审核者角色功能点分析第26-27页
        3.1.4 实施者角色功能点分析第27-28页
        3.1.5 资源审核者角色功能点分析第28页
        3.1.6 系统管理员角色功能点分析第28-29页
    3.2 其他非功能性需求第29页
        3.2.1 性能需求第29页
        3.2.2 兼容性与伸缩性需求第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基于异构云平台的私有云管系统设计第30-46页
    4.1 私有云管系统架构设计第30-31页
    4.2 适配器接口层设计第31-33页
        4.2.1 适配器接口层的API调用第31页
        4.2.2 适配器接口层的设计理念与处理流程第31-33页
    4.3 资源统一管理层设计第33-38页
        4.3.1 硬件资源管理第33-34页
        4.3.2 环境管理第34-35页
        4.3.3 工单管理第35-36页
        4.3.4 服务策略管理第36-37页
        4.3.5 云主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第37-38页
        4.3.6 视图总览与等级协议管理第38页
    4.4 系统服务管理层设计第38-41页
        4.4.1 服务管理第38页
        4.4.2 部门管理第38-39页
        4.4.3 角色权限菜单管理第39页
        4.4.4 用户管理第39-40页
        4.4.5 流程管理第40页
        4.4.6 报表中心第40-41页
    4.5 数据库设计第41-45页
        4.5.1 逻辑数据模型第41-42页
        4.5.2 物理数据模型第42-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私有云管系统的实现第46-62页
    5.1 异构私有云平台适配器实现第46-48页
    5.2 负载均衡策略实现第48-50页
    5.3 私有云管系统功能模块实现第50-61页
        5.3.1 初始化操作第51-54页
        5.3.2 安装脚本第54-55页
        5.3.3 申请安装虚拟机流程第55-57页
        5.3.4 虚拟机更多操作第57-60页
        5.3.5 申请创建场景镜像第60页
        5.3.6 运维服务申请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6 系统测试及部署第62-65页
    6.1 数据库集群物理机故障测试第62-63页
    6.2 平台接口性能测试第63页
    6.3 私有云管系统部署第63-64页
        6.3.1 环境准备第63页
        6.3.2 部署安装第63-64页
    6.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7.1 总结第65页
    7.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深圳市居民职住分布和通勤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TLD框架的多目标视觉跟踪算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