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机电设备论文--建筑物的电气化、自动化装置论文

智能家居环境下老年用户体感交互手势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1 智能家居第11-12页
            1.1.1.2 智能家居与老年人群第12页
            1.1.1.3 体感手势交互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1.3.1 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的家居生活第14页
            1.1.3.2 人机交互中体感手势的针对性研究第14-15页
            1.1.3.3 丰富智能家居系统的交互形式第15-16页
    1.2 选题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智能家居领域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1.2.2 2D手势领域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2.2.1 手势交互的优越性第18页
            1.2.2.2 2D手势交互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2.3 3D手势领域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1.2.4 手势动作的表面肌电研究第21-22页
    1.3 选题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1 老年人对于体感交互手势认知研究第22-23页
        1.3.2 老年人对于体感交互手势的生理负荷研究第23页
    1.4 选题研究方法第23-28页
        1.4.1 认知心理学理论方法第23-24页
            1.4.1.1 认知心理学理论介绍第23-24页
            1.4.1.2 认知心理学在研究中的运用第24页
        1.4.2 表面肌电sEMG的应用第24-25页
            1.4.2.1 sEMG的基本介绍第24页
            1.4.2.2 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方法第24-25页
            1.4.2.3 肌肉疲劳的相关介绍与检测方法第25页
        1.4.3 表面肌电信号在肌肉疲劳领域的处理与分析第25-28页
            1.4.3.1 表面肌电信号的基本分析方式第25-26页
            1.4.3.2 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域分析第26页
            1.4.3.3 表面肌电信号的频域分析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手势选取与分类第28-34页
    2.1 操作命令选取第28-29页
        2.1.1 2D手势与3D手势第28页
        2.1.2 研究选取的操作命令提取第28-29页
    2.2 实验手势选取第29-32页
    2.3 实验手势命名准则第32-34页
        2.3.1 手势设计影响因素与命名准则第32-33页
        2.3.2 手势命名准则举例第33-34页
第三章 手势分类认知实验第34-54页
    3.1 实验背景第34页
    3.2 实验准备第34页
    3.3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34-36页
        3.3.1 实验被试第34-35页
        3.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5页
        3.3.3 实验步骤第35-36页
    3.4 实验数据结果第36-46页
        3.4.1 手势分类结果分析第36-38页
        3.4.2 被试背景因素与分类结果的关系第38-40页
        3.4.3 手势分类一致性分析第40-44页
        3.4.4 手势分类一致性与设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44-46页
    3.5 实验结果讨论与结论第46-53页
        3.5.1 打开组讨论第46-48页
        3.5.2 关闭组讨论第48-49页
        3.5.3 缩放组讨论第49-50页
        3.5.4 调节组讨论第50-51页
        3.5.5 切换组讨论第51-53页
        3.5.6 事后访谈第53页
    3.6 总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手势生理负荷评估实验第54-91页
    4.1 实验背景第54-55页
    4.2 实验准备第55-62页
        4.2.1 肌电实验手势选取第55-56页
        4.2.2 被测肌肉选取第56-61页
            4.2.2.1 上肢肌肉选取第56-57页
            4.2.2.2 被测肌肉选取实验结果第57-61页
        4.2.3 实验进行前期准备第61-62页
    4.3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62-67页
        4.3.1 实验被试第62页
        4.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2-64页
        4.3.3 实验内容与步骤第64-67页
            4.3.3.1 MVC测试实验第64-65页
            4.3.3.2 体感交互手势生理负荷评估实验第65-67页
    4.4 实验数据结果第67-80页
        4.4.1 实验分析指标选取第67-68页
        4.4.2 时域分析下的不同手势的肌肉疲劳趋势差异性第68-72页
        4.4.3 频域分析下的不同手势的肌肉疲劳趋势差异性第72-74页
        4.4.4 结合时域与频域分析的肌肉疲劳趋势分析第74-77页
        4.4.5 肌肉疲劳趋势与主观疲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第77-79页
        4.4.6 体感交互手势的可用性分析结果第79-80页
    4.5 实验结果讨论与结论第80-89页
        4.5.1 肌肉疲劳趋势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第80-83页
        4.5.2 三角肌肌肉疲劳趋势特征第83-85页
        4.5.3 肱二头肌肌肉疲劳趋势特征第85-86页
        4.5.4 肱桡肌肌肉疲劳趋势特征第86-87页
        4.5.5 无疲劳趋势手势特性第87-89页
        4.5.6 主观疲劳趋势与客观疲劳趋势相关性第89页
    4.6 总结第89-9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2页
    5.1 研究成果第91页
    5.2 未来研究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技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上市公司研发政策效果研究
下一篇:一体化扩视场空间外差干涉仪的设计、制作、标定和地基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