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6-3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18-19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价 | 第19-28页 |
1.2.1 供应链资源依赖研究 | 第20-21页 |
1.2.2 供应链协作信任研究 | 第21-23页 |
1.2.3 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 | 第23-24页 |
1.2.4 供应链协作沟通研究 | 第24-25页 |
1.2.5 供应链协作决策研究 | 第25页 |
1.2.6 供应链协作激励研究 | 第25-26页 |
1.2.7 供应链协作绩效研究 | 第26-27页 |
1.2.8 林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 第27-28页 |
1.2.9 研究评价 | 第28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8-2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8-2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29-3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1.4.2 理论依据 | 第30-31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2 林业绿色供应链(FGSC)协作的发展态势及问题研究 | 第33-60页 |
2.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演进及现状分析 | 第33-42页 |
2.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演进 | 第33-34页 |
2.1.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2.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2-46页 |
2.2.1 供给侧改革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的要求 | 第42-44页 |
2.2.2 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的要求 | 第44-45页 |
2.2.3 绿色经济对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的要求 | 第45-46页 |
2.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存在问题剖析 | 第46-60页 |
2.3.1 森林资源基础薄弱且资源依赖性较高 | 第46-48页 |
2.3.2 跨产业、跨环节、跨区域运转不协调 | 第48-53页 |
2.3.3 全产业协作管理能力欠缺 | 第53-54页 |
2.3.4 林业核心企业协作管理不具竞争力 | 第54-55页 |
2.3.5 林业绿色供应链整体协作绩效偏低 | 第55-60页 |
3 目标―组织―过程框架下的FGSC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比较 | 第60-70页 |
3.1 基于控制原理的FGSC协作目标―组织―过程框架构建 | 第60-61页 |
3.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的思路 | 第60页 |
3.1.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的框架 | 第60-61页 |
3.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目标特性分析 | 第61-62页 |
3.2.1 克服资源瓶颈制约 | 第61页 |
3.2.2 优化多元价值取向 | 第61-62页 |
3.2.3 保障林业生态安全 | 第62页 |
3.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组织特性分析 | 第62-65页 |
3.3.1 横跨三次产业的复杂性 | 第62-63页 |
3.3.2 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 | 第63-64页 |
3.3.3 核心企业的强主导性 | 第64页 |
3.3.4 上游营林主体的分散性 | 第64-65页 |
3.3.5 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利共生性 | 第65页 |
3.4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过程特性分析 | 第65-70页 |
3.4.1 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交织性 | 第66页 |
3.4.2 需求响应滞后性 | 第66页 |
3.4.3 区域跨度广泛性 | 第66-67页 |
3.4.4 高风险性 | 第67-70页 |
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FGSC全产业协作机理SEM理论架构构建 | 第70-86页 |
4.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的理论分析 | 第70-75页 |
4.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系统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4.1.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3页 |
4.1.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SEM模型的理论框架 | 第73-75页 |
4.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的理论假设 | 第75-81页 |
4.2.1 林木资源依赖与协作信任的关系 | 第75-76页 |
4.2.2 林木资源依赖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 第76-77页 |
4.2.3 协作信任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 第77页 |
4.2.4 协作信任与协作沟通的关系 | 第77-78页 |
4.2.5 协作沟通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 第78页 |
4.2.6 信息共享与协作决策的关系 | 第78-79页 |
4.2.7 协作决策与协作激励的关系 | 第79-80页 |
4.2.8 协作激励与协作绩效的关系 | 第80-81页 |
4.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理模型中各变量的释义与说明 | 第81-86页 |
4.3.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绩效(被解释变量) | 第81-83页 |
4.3.2 林业绿色供应链林木资源依赖 | 第83页 |
4.3.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信任 | 第83-84页 |
4.3.4 林业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 | 第84页 |
4.3.5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沟通 | 第84页 |
4.3.6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决策 | 第84-85页 |
4.3.7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激励 | 第85-86页 |
5 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的SEM实证研究 | 第86-111页 |
5.1 问卷设计步骤和结构 | 第86-87页 |
5.1.1 问卷设计过程 | 第86页 |
5.1.2 问卷结构设计 | 第86-87页 |
5.2 测量问卷的问项设计 | 第87-90页 |
5.2.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行为潜变量问项设计 | 第87-90页 |
5.2.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绩效潜变量问项设计 | 第90页 |
5.3 区域、样本与数据说明 | 第90-98页 |
5.3.1 区域范围与研究样本 | 第90-91页 |
5.3.2 数据来源 | 第91-92页 |
5.3.3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2-98页 |
5.4 数据信效度检验 | 第98-102页 |
5.4.1 信度检验 | 第98-99页 |
5.4.2 效度检验 | 第99-102页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02-111页 |
5.5.1 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分析 | 第104-105页 |
5.5.2 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5-107页 |
5.5.3 实证结论 | 第107-111页 |
6 遵循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的效应研究 | 第111-118页 |
6.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经济效应 | 第111-113页 |
6.1.1 降低交易成本 | 第111-112页 |
6.1.2 降低不确定性 | 第112-113页 |
6.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生态效应 | 第113-114页 |
6.2.1 保障生态安全 | 第113页 |
6.2.2 改善生态环境 | 第113-114页 |
6.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资源效应 | 第114-116页 |
6.3.1 获得资源优势 | 第114-115页 |
6.3.2 减少资源依赖 | 第115-116页 |
6.4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社会效应 | 第116-118页 |
6.4.1 满足利益诉求 | 第116-117页 |
6.4.2 带动社会发展 | 第117-118页 |
7 我国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制的构建及实施建议 | 第118-140页 |
7.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制构建 | 第118-130页 |
7.1.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资源保障机制 | 第118-121页 |
7.1.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信任机制 | 第121-124页 |
7.1.3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沟通机制 | 第124-125页 |
7.1.4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125-127页 |
7.1.5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决策机制 | 第127-128页 |
7.1.6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的协作激励机制 | 第128-130页 |
7.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机制实施建议 | 第130-140页 |
7.2.1 核心企业层面的建议 | 第130-133页 |
7.2.2 供应链管理层面的建议 | 第133-137页 |
7.2.3 政府管理层面的建议 | 第137-14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8.1 全文结论 | 第140-142页 |
8.2 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7页 |
附录1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研究访谈提纲 | 第157-158页 |
附录2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第158-162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