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对象、重难点及方法 | 第10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术语:近代中国建筑学人对于专业词汇的整理 | 第13-31页 |
2.1 中国营造学社与传统营造词汇的整理 | 第13-20页 |
2.1.1 朱启钤与阚铎的努力 | 第13-14页 |
2.1.2 梁思成与“两部文法课本” | 第14-19页 |
2.1.3 《营造法式》的术语整理工作 | 第19-20页 |
2.2 南方民间建筑专用词汇的整理 | 第20-24页 |
2.2.1 《营造法原》成书过程简介 | 第20-21页 |
2.2.2 《营造法原》对江南民间建筑专用词汇的整理 | 第21-24页 |
2.3 “西方”建筑相关名词的引入与统一 | 第24-30页 |
2.3.1 《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与《英汉对照工程名词草案》 | 第24-27页 |
2.3.2 杜彦耿《英华—华英合解建筑辞典》与梁杜之互动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课程:以“中国营造法”为代表的核心课程建设 | 第31-53页 |
3.1 课程简史:苏州工专-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 | 第31-38页 |
3.1.1 近代建筑教育中技术类课程概述 | 第31-38页 |
3.1.2 “中国营造法”课程简述 | 第38页 |
3.2 不同时期“中国营造法”课程的教学内容 | 第38-45页 |
3.2.1 “苏州工专—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脉络中“中国营造法”课程之教学 | 第38-43页 |
3.2.2 “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脉络中“中国营造法”课程之教学 | 第43-45页 |
3.3 与“西洋营造法”课程内容之比较 | 第45-52页 |
3.3.1 “西洋营造法”课程概况 | 第45页 |
3.3.2 “中国营造法”与“西洋营造法”之比较 | 第45-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图集:从三本图集看知识建构在不同方向的努力 | 第53-67页 |
4.1 梁思成、刘致平与《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 第53-58页 |
4.2 刘敦桢、陈从周与《中国建筑史参考图》 | 第58-62页 |
4.3 赵正之、陈文澜与《中国建筑营造图集》 | 第62-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7-69页 |
5.1 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技术知识建构之三条线索 | 第67-68页 |
5.2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附图来源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