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13-19页 |
1.3.1 能源消费NO_x研究 | 第13-17页 |
1.3.2 空间计量研究 | 第17-19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述评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1.1 空间权重矩阵 | 第23页 |
2.1.2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23-24页 |
2.1.3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24页 |
第二节 STIRPAT模型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普通线性回归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地理加权回归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中国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核算及其特征研究 | 第29-41页 |
第一节 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9-32页 |
3.1.1 核算方法 | 第29-30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核算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3.2.1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 第32-35页 |
3.2.2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的能源结构分析 | 第35页 |
3.2.3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的行业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3.2.4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4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中国能源消费NO_x影响机制分析 | 第41-70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回归方法筛选 | 第41-46页 |
4.1.1 模型构建与影响因素筛选 | 第41-43页 |
4.1.2 OLS估计结果概述 | 第43-45页 |
4.1.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案选择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影响机制的空间特性分析 | 第46-68页 |
4.2.1 GWR估计结果概述 | 第46-47页 |
4.2.2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的直接影响因素 | 第47-54页 |
4.2.3 能源消费NO_x产生量的间接影响因素 | 第54-65页 |
4.2.4 区域NO_x产生量影响机制的空间差异性 | 第65-6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中国能源消费NO_x治理思路分析与分区域政策建议 | 第70-87页 |
第一节 我国NO_x治理政策清单 | 第70-72页 |
第二节 我国NO_x治理政策特征分析 | 第72-82页 |
5.2.1 NO_x政策行业特征分析 | 第73-77页 |
5.2.2 NO_x政策类型与施策手段分析 | 第77-79页 |
5.2.3 NO_x政策空间差异性分析 | 第79-82页 |
第三节 区域NO_x联防联控政策建议 | 第82-87页 |
5.3.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NO_x治理政策建议 | 第82-83页 |
5.3.2 东北三省NO_x治理政策建议 | 第83-84页 |
5.3.3 东南沿海地区NO_x治理政策建议 | 第84-85页 |
5.3.4 西部地区NO_x治理政策建议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87-90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 第90-91页 |
6.2.1 创新点 | 第90页 |
6.2.2 不足与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