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2.1.1 农业转型升级 | 第19页 |
2.1.2 农业支持政策 | 第19-21页 |
2.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21-22页 |
2.1.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22-23页 |
2.2 基础理论阐释 | 第23-27页 |
2.2.1 农业基础地位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5-26页 |
2.2.4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6页 |
2.2.5 公共政策理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给山东农业带来的历史性变化 | 第28-38页 |
3.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业支持政策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 第28-33页 |
3.1.1 农业支持政策的突破阶段(1979-1984) | 第28-29页 |
3.1.2 农业支持政策的发展阶段(1985-1991) | 第29页 |
3.1.3 农业支持政策的完善阶段(1992-2001) | 第29-30页 |
3.1.4 农业支持政策的转折阶段(2002-2012) | 第30-31页 |
3.1.5 农业支持政策的改革阶段(2013-) | 第31-33页 |
3.2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促进了山东农业发展 | 第33-37页 |
3.2.1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 第34页 |
3.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 第34-35页 |
3.2.3 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 第35-36页 |
3.2.4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山东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7页 |
4.1 从供给侧看山东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4.1.1 部分产品产能过大 | 第38页 |
4.1.2 中高端供给不足 | 第38-39页 |
4.1.3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 第39-40页 |
4.1.4 科技人才等支撑能力不强 | 第40页 |
4.1.5 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 第40-41页 |
4.2 基于政策视角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4.2.1 政策的择定扭曲 | 第41-43页 |
4.2.2 政策的持续偏差 | 第43-45页 |
4.2.3 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山东农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优化的基本思路 | 第47-55页 |
5.1 调整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目标体系 | 第47-51页 |
5.1.1 大幅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 | 第47页 |
5.1.2 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 第47-48页 |
5.1.3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 第48-49页 |
5.1.4 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 第49-50页 |
5.1.5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第50-51页 |
5.2 优化农业支持政策的基本思路 | 第51-54页 |
5.2.1 持续加大政策力度 | 第52页 |
5.2.2 着力优化政策结构 | 第52-53页 |
5.2.3 提高政策工具运用的灵活性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山东农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的优化路径 | 第55-66页 |
6.1 完善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政策,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 | 第55-57页 |
6.1.1 稳定粮食生产,推动粮经饲统筹发展 | 第55-56页 |
6.1.2 提升畜牧业和渔业,推动农林牧渔协调发展 | 第56页 |
6.1.3 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 第56-57页 |
6.2 完善支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第57-60页 |
6.2.1 积极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 | 第57-58页 |
6.2.2 积极支持农业绿色化生产 | 第58-59页 |
6.2.3 积极支持农业品牌化生产 | 第59页 |
6.2.4 积极支持农业智慧化生产 | 第59-60页 |
6.3 完善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策,增强农业发展动力 | 第60-63页 |
6.3.1 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深化农业经营体系改革 | 第60-61页 |
6.3.2 以确权赋能搞活为导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第61页 |
6.3.3 以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第61-62页 |
6.3.4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 第62-63页 |
6.3.5 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目标,深化农业对外开放 | 第63页 |
6.4 完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 第63-65页 |
6.4.1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 第64页 |
6.4.2 创新农业补贴方式 | 第64-65页 |
6.4.3 建立农民进城落户的有效机制 | 第65页 |
6.4.4 建立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长效机制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