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血管特征结构的模拟及在血管生成拟态研究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1-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肿瘤血管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第15-17页
        1.2.2 肿瘤血管及血流的临床检测技术第17页
        1.2.3 肿瘤血管及血流的体外检测技术第17-18页
        1.2.4 肿瘤血管及血流的体外模拟研究第18-19页
        1.2.5 微流控技术在肿瘤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9页
        1.2.6 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第19-20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20页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第21-24页
2 具有肿瘤血管结构特征的血流模拟实验平台的构建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5页
        2.2.1 主要试剂材料第25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35页
        2.3.1 具有肿瘤血管特征结构的微流控芯片的设计思路第25-30页
        2.3.2 微流控芯片的制备第30-32页
        2.3.3 具有血管壁破损特征的肿瘤血管结构的设计和构建第32-34页
        2.3.4 搭建模拟肿瘤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平台第34-35页
    2.4 小结第35-38页
3 肿瘤血管特征结构内的流动模拟和数值分析第38-6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9-40页
        3.2.2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60页
        3.3.1 肿瘤血管网络结构内HepG2细胞悬液的分叉流实验模拟结果第42-44页
        3.3.2 管壁破损的肿瘤血管结构内HepG2细胞悬液的流动实验模拟结果第44页
        3.3.3 肿瘤血管网络结构内分叉流的Fluent模拟结果第44-48页
        3.3.4 管壁破损的肿瘤血管内的无分叉流的Fluent模拟结果第48-50页
        3.3.5 肿瘤血管网络的三种特征结构对流场的影响第50-53页
        3.3.6 肿瘤血管网络结构内涡流强度对微柱阵列附近HepG2细胞滞留的影响第53-56页
        3.3.7 肿瘤血管壁凹凸结构对流场的影响第56页
        3.3.8 管壁破损的肿瘤血管结构对HepG2细胞滞留的影响第56-60页
    3.4 小结第60-62页
4 基于肿瘤血管结构模型的剪切力对粘附生长的HepG2细胞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第62-78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3-64页
        4.2.2 实验方法第64-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4.3.1 粘附生长的HepG2细胞受剪切力的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第66-71页
        4.3.2 壁面剪切力对粘附于玻璃底面的HepG2细胞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第71-73页
        4.3.3 壁面剪切力对粘附于破损管壁上的HepG2细胞铺展的影响第73-76页
    4.4 小结第76-78页
5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组织微渗流对HepG2细胞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第78-98页
    5.1 引言第78-79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9-83页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79-80页
        5.2.2 实验方法第80-8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3-96页
        5.3.1 不同硬度的基质胶凝胶对HepG2细胞成生长及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第83-90页
        5.3.2 组织微渗流对HepG2细胞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第90-96页
    5.4 小结第96-9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8-102页
    6.1 主要结论第98-99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99-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6页
附录第116页
    A.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6页
    B.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16页
    C.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NA-200a通过调控Cx43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厄洛替尼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下一篇:可视化传感阵列的构建及其在肺癌筛查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