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创新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3.3 研究创新第20-22页
第二章 生态文化理论概述第22-31页
    2.1 生态文化的内涵第22-24页
        2.1.1 生态的内涵第22页
        2.1.2 文化的内涵第22-23页
        2.1.3 生态文化的内涵第23-24页
    2.2 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第24-26页
        2.2.1 生态文化的内在特征第24页
        2.2.2 生态文化的外在特征第24-26页
    2.3 中外生态文化思想渊源探究第26-29页
        2.3.1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理论第26-27页
        2.3.2 当代西方生态文化理论第27-28页
        2.3.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理论第28-29页
    2.4 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关系第29-31页
        2.4.1 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联系第29页
        2.4.2 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区别第29-31页
第三章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资源优势及其价值第31-37页
    3.1 安徽省基本省情第31-32页
        3.1.1 自然环境概况第31页
        3.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31-32页
    3.2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资源优势分析第32-34页
        3.2.1 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第32-33页
        3.2.2 社会文化资源优势第33-34页
    3.3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重要价值第34-37页
        3.3.1 促进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第34页
        3.3.2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第34-35页
        3.3.3 推动绿色保护的精神动力第35页
        3.3.4 增强文化导向的价值指南第35-37页
第四章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现状分析第37-46页
    4.1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取得的成果第37-39页
        4.1.1 生态文化培育环境改善显著第37页
        4.1.2 生态文化产业范围扩展明显第37-38页
        4.1.3 生态文化基础建设不断推进第38页
        4.1.4 生态文化营造氛围日益浓厚第38-39页
    4.2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39-42页
        4.2.1 政府可持续性发展规划欠缺第39-40页
        4.2.2 企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不足第40页
        4.2.3 公众生态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第40-41页
        4.2.4 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融合低第41-42页
    4.3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制约因素第42-46页
        4.3.1 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薄弱,生态系统敏感恢复缓慢第42页
        4.3.2 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创新不足,生态经济单一发展粗放第42-43页
        4.3.3 公众认知与行为的差距较大,生态意识淡薄参与不多第43-44页
        4.3.4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生态法治松弛约制片面第44-45页
        4.3.5 生态文化创建力度亟待加强,生态设施稀少管理缺位第45-46页
第五章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路径选择第46-55页
    5.1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基本原则第46-47页
        5.1.1 全民性原则第46页
        5.1.2 科学性原则第46-47页
        5.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第47页
    5.2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主要目标第47-48页
    5.3 安徽生态文化培育的具体路径第48-55页
        5.3.1 注重政府顶层设计,推动生态化的统筹管理第48-49页
        5.3.2 强化企业环保责任,加快绿色化的经济增长第49-51页
        5.3.3 唤醒全民生态意识,增强合理化的自觉行动第51-53页
        5.3.4 加大媒体宣传监督,形成和谐化的社会风尚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泉名的语言文化研究
下一篇:《南村辍耕录》所见“回回”语词文化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