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0页 |
1.1.1 淡水养殖鱼类消费现状 | 第7-8页 |
1.1.2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现状 | 第8-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水足迹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水足迹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农产品水足迹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鱼类水足迹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关键科学问题总结 | 第14-16页 |
1.4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1 鱼类vonBertalanffy生长模型 | 第18页 |
2.2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 第18-20页 |
2.3 不确定优化方法 | 第20-21页 |
3 淡水池塘养殖鱼类排污灰水足迹及污染负荷计算 | 第21-31页 |
3.1 排污灰水足迹及污染负荷计算 | 第21-23页 |
3.1.1 研究范围界定和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3.1.2 排污灰水足迹 | 第22-23页 |
3.2 排污灰水足迹量化结果 | 第23-28页 |
3.2.1 单位质量排污灰水足迹评价 | 第23-25页 |
3.2.2 省际排污灰水足迹和优先控污策略 | 第25-28页 |
3.3 控制策略及排污灰水足迹预测 | 第28-30页 |
3.3.1 排污灰水足迹与产量回归 | 第28页 |
3.3.2 排污灰水足迹与污染排放预测 | 第28-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4 国家和省级两个尺度的养殖结构优化 | 第31-53页 |
4.1 水足迹及鱼粉消耗计算 | 第31-37页 |
4.1.1 蒸发水足迹 | 第31-32页 |
4.1.2 排污灰水足迹 | 第32-33页 |
4.1.3 饲料水足迹 | 第33-36页 |
4.1.4 鱼粉消耗量 | 第36-37页 |
4.2 目标设置与情景分析 | 第37-41页 |
4.2.1 优化目标 | 第37-40页 |
4.2.2 2020年淡水养殖鱼类产量预测及情景设置 | 第40-41页 |
4.2.3 不确定性优化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4.3.1 鱼类单位质量水足迹组分 | 第41-43页 |
4.3.2 淡水养殖鱼类现状分析 | 第43-45页 |
4.3.3 国家与省级尺度淡水养殖鱼类现状、优化比较 | 第45-47页 |
4.3.4 省级尺度优化分析 | 第47-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附录A 中国淡水养殖鱼类排污系数(gkg~(-1)) | 第66-70页 |
附录B 小型器皿蒸发量(mmyr~(-1)) | 第70-71页 |
附录C 淡水养殖鱼类标准饲料配方(g100g~(-1))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