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子阵划分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共享孔径波束形成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控阵天线波束形成理论 | 第18-24页 |
2.1 常规单波束形成算法及仿真 | 第18-19页 |
2.1.1 波束形成准则 | 第18页 |
2.1.2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 | 第18-19页 |
2.2 常规多波束形成算法及仿真 | 第19-23页 |
2.2.1 基于FFT的多波束形成 | 第19-21页 |
2.2.2 线性约束多波束形成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子阵划分的相控阵波束形成 | 第24-36页 |
3.1 基于蚁群优化的子阵划分算法 | 第24-27页 |
3.1.1 蚁群优化算法 | 第24-25页 |
3.1.2 基于蚁群优化的子阵划分算法 | 第25-27页 |
3.2 相控阵天线的子阵模型构建 | 第27-31页 |
3.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31-33页 |
3.3.1 一维子阵级波束形成仿真分析 | 第31页 |
3.3.2 二维子阵级波束形成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4章 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子阵级波束形成算法 | 第36-42页 |
4.1 子阵级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 第36-37页 |
4.2 子阵级自适应对角加载处理 | 第37-38页 |
4.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38-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基于线型共享孔径交错子阵的多波束形成技术 | 第42-52页 |
5.1 线型共享孔径交错子阵设计 | 第42-47页 |
5.1.1 风驱动优化算法(WDO) | 第43页 |
5.1.2 优化模型 | 第43-45页 |
5.1.3 线型共享孔径交错阵列设计 | 第45-47页 |
5.2 线型共享孔径优化步骤 | 第47页 |
5.3 多波束形成的仿真对比分析 | 第47-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基于圆型共享孔径交错子阵的多波束形成技术及其应用 | 第52-70页 |
6.1 圆型共享孔径交错子阵设计 | 第52-57页 |
6.1.1 圆型共享孔径阵列信号模型及目标函数 | 第52-53页 |
6.1.2 圆型共享孔径交错阵列设计 | 第53-57页 |
6.2 圆型共享孔径优化步骤 | 第57-58页 |
6.3 圆型共享孔径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6.4 舰船数据链中的波束分配算法 | 第60-68页 |
6.4.1 基于多波束的队形设计 | 第61-63页 |
6.4.2 基于多波束的队形检测 | 第63-65页 |
6.4.3 队形设计与检测的仿真分析 | 第65-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其他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