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现象、机制及棕熊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5-26页
    1.1 前言第15-16页
    1.2 生物多样性概述第16-17页
        1.2.1 生物多样性第16页
        1.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第16-17页
        1.2.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现状第17页
    1.3 人兽冲突概述第17-19页
        1.3.1 人兽冲突第17-18页
        1.3.2 人兽冲突的影响第18页
        1.3.3 人兽冲突发生的原因第18-19页
    1.4 人-藏棕熊冲突第19-20页
        1.4.1 藏棕熊概述第19页
        1.4.2 人-藏棕熊冲突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第20-21页
        1.5.1 直接统计方法第20页
        1.5.2 间接统计方法第20-21页
    1.6 物种鉴定方法第21-24页
        1.6.1 传统方法第21页
        1.6.2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21-22页
        1.6.3 物种特异性PCR第22-23页
        1.6.4 以粪便和毛发作为棕熊分子鉴定材料的可靠性第23-24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5页
    1.8 课题来源及论文内容安排第25-26页
        1.8.1 课题来源第25页
        1.8.2 本文内容第25-26页
2 卷宗数据分析法探究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现状、机制第26-36页
    2.1 研究地点第26-27页
    2.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2.2.1 数据采集第27页
        2.2.2 数据分析第27-28页
    2.3 研究结果第28-34页
        2.3.1 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的分布及强度第28-30页
        2.3.2 藏棕熊造成的冲突类型及其程度第30-33页
        2.3.3 青海省发生人-藏棕熊冲突的月份差异第33-34页
    2.4 讨论第34-36页
        2.4.1 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分布特点第34页
        2.4.2 藏棕熊伤害特点及相应的预防建议第34-36页
3 分层访谈法探究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现状、机制第36-46页
    3.1 研究地点第36页
    3.2 研究方法第36-37页
        3.2.1 调查方法第36-37页
        3.2.2 数据分析第37页
    3.3 研究结果第37-43页
        3.3.1 青海省发生人-藏棕熊冲突的月份差异第37-39页
        3.3.2 藏棕熊损坏房屋财产的特点第39-40页
        3.3.3 藏棕熊伤害人类的特点第40-41页
        3.3.4 当地牧民对人-藏棕熊冲突的响应第41-42页
        3.3.5 当地牧民的防熊方法与效果第42-43页
    3.4 讨论第43-46页
        3.4.1 藏棕熊的伤害特点第44页
        3.4.2 牧民对人-藏棕熊冲突的态度与伤害补偿第44-45页
        3.4.3 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原因第45页
        3.4.4 预防人-藏棕熊冲突的建议第45-46页
4 基于粪便和毛发的棕熊鉴定方法研究第46-57页
    4.1 实验材料第46页
        4.1.1 样品采集第46页
        4.1.2 主要试剂第46页
        4.1.3 主要仪器第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4.2.1 DNA提取方法第46-47页
        4.2.2 引物设计第47页
        4.2.3 PCR扩增条件优化第47页
        4.2.4 电泳第47-48页
        4.2.5 引物特异性PCR测试第48页
        4.2.6 双重PCR鉴定方法的建立第48页
        4.2.7 进一步验证双重PCR方法的可行性及引物的特异性第48-49页
    4.3 研究结果第49-55页
        4.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49页
        4.3.2 PCR扩增条件优化结果以及测序结果第49-50页
        4.3.3 特异性测试结果第50-51页
        4.3.4 双重PCR鉴定方法的建立结果第51页
        4.3.5 进一步验证双重PCR鉴定方法的可行性第51-54页
        4.3.6 野外收集样品的鉴定结果第54-55页
    4.4 讨论第55-57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5.1 研究总结第57-58页
        5.1.1 青海省人-藏棕熊冲突现状、机制第57页
        5.1.2 基于粪便和毛发鉴定棕熊的方法研究第57-58页
    5.2 课题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作者简历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3种野生花灌木的耗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
下一篇:五种报春花属植物再生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