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22页 |
1 新藤黄酸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 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3 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 | 第19页 |
4 纳米粒的研究 | 第19-20页 |
5 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研究 | 第20页 |
6 课题设计 | 第20-22页 |
第一章 GNA-ZNNPs处方前研究 | 第22-31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2页 |
1.1 仪器 | 第22页 |
1.2 材料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29页 |
2.1 GNA理化性质 | 第22页 |
2.2 GNA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27页 |
2.2.1 检测波长 | 第22-23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3页 |
2.2.3 配制对照品储备液 | 第23页 |
2.2.4 专属性试验 | 第23-24页 |
2.2.4.1 制备对照品溶液 | 第23页 |
2.2.4.2 配制供试品溶液 | 第23-24页 |
2.2.5 标准曲线 | 第24页 |
2.2.6 精密度试验 | 第24-25页 |
2.2.7 回收率试验 | 第25-26页 |
2.2.8 重复性试验 | 第26页 |
2.2.9 不同温度下GNA溶液稳定性考察 | 第26-27页 |
2.3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7-29页 |
2.3.1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27页 |
2.3.2 微柱的做法 | 第27页 |
2.3.3 微柱对GNA吸收率和回收率考察 | 第27-28页 |
2.3.4 微柱对空白纳米粒吸附的考察 | 第28页 |
2.3.5 微柱洗脱曲线考察 | 第28-29页 |
2.3.6 包封率的测定 | 第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GNA-ZNNPs的制备工艺及处方研究 | 第31-40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1页 |
1.1 仪器 | 第31页 |
1.2 材料 | 第3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1-38页 |
2.1 GNA-ZNNPs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2.2 单因素考察 | 第32-36页 |
2.2.1 稳定剂种类的选择 | 第32页 |
2.2.2 药脂比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3 P188浓度的影响 | 第33页 |
2.2.4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5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34页 |
2.2.6 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7 滴入速度的选择 | 第35页 |
2.2.8 药物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GNA-ZNNPs | 第36-38页 |
2.3.1 实验因素与水平的确定及正交实验表的排列 | 第36-38页 |
2.4 最优处方的验证试验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GNA-ZNNPs的体外评价 | 第40-5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0页 |
1.1 仪器 | 第40页 |
1.2 材料 | 第4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0-50页 |
2.1 外观 | 第40-41页 |
2.2 粒径和粒径分布 | 第41页 |
2.3 形态观察 | 第41-42页 |
2.4 差热分析 | 第42-43页 |
2.5 红外分析 | 第43-44页 |
2.6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4-45页 |
2.7 制剂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45-46页 |
2.8 体外释放特性 | 第46-50页 |
2.8.1 HPLC色谱条件 | 第46页 |
2.8.2 释放介质的选择 | 第46页 |
2.8.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6-47页 |
2.8.4 日内、日间精密度考查 | 第47页 |
2.8.5 回收率考察 | 第47-48页 |
2.8.6 体外释药性的研究 | 第48-50页 |
2.8.7 体外释药性的研究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GNA-ZNNPs在大鼠体内的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52-77页 |
第一节 GNA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确立 | 第52-68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2-53页 |
1.1 仪器 | 第52页 |
1.2 材料 | 第52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2-53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53-68页 |
2.1 血浆样本中GNA含量测定方法 | 第53-58页 |
2.1.1 色谱条件 | 第53页 |
2.1.2 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液的制备 | 第53页 |
2.1.3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53页 |
2.1.4 专属性考察 | 第53-54页 |
2.1.5 血浆中标准曲线及定量下限 | 第54-55页 |
2.1.6 提取回收率试验 | 第55-56页 |
2.1.7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56-57页 |
2.1.8 血浆稳定性考察 | 第57-58页 |
2.2 组织样品中GNA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58-68页 |
2.2.1 色谱条件 | 第58页 |
2.2.2 组织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58页 |
2.2.3 专属性考察 | 第58-60页 |
2.2.4 标准曲线 | 第60-63页 |
2.2.5 定量下限 | 第63-64页 |
2.2.6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64-66页 |
2.2.7 各组织样品稳定性考察 | 第66-68页 |
第二节 GNA-ZNNPs初步药动学研究 | 第68-77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68页 |
1.1 仪器 | 第68页 |
1.2 材料 | 第68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68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68-75页 |
2.1 血浆药动学参数研究 | 第69-70页 |
2.1.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69页 |
2.1.2 给药方式及样品采集 | 第69页 |
2.1.3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第69-70页 |
2.1.3.1 药时曲线的绘制 | 第69-70页 |
2.1.3.2 药动学参数分析 | 第70页 |
2.2 组织分布实验 | 第70-75页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70页 |
2.2.2 给药方式及样本采集 | 第70页 |
2.2.3 组织分布测定结果 | 第70-75页 |
3 讨论 | 第7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综述 | 第83-91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