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材料对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缺损腔体修复的影响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1.1 试剂及药物 | 第13页 |
1.2 器械及设备 | 第13-14页 |
1.2.1 PRF制备及影像测量工具 | 第13页 |
1.2.2 微创拔牙器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1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3.2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4 手术步骤 | 第14-18页 |
1.4.1 术前准备 | 第14-15页 |
1.4.2 PRF的制备 | 第15-16页 |
1.4.3 微创拔牙术步骤 | 第16-17页 |
1.4.4 拔牙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 第17-18页 |
1.5 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1.5.1 术后24小时疼痛状况 | 第18页 |
1.5.2 术后7天软组织愈合情况 | 第18-19页 |
1.5.3 影像学分析:评价骨密度和骨高度 | 第19页 |
1.6 统计学分析 | 第19-20页 |
2 结果 | 第20-29页 |
2.1 一般情况 | 第20-21页 |
2.2 术后24小时疼痛等级情况 | 第21页 |
2.3 术后7天粘膜愈合等级情况 | 第21-24页 |
2.4 牙槽骨密度和骨高度情况 | 第24-26页 |
2.5 牙槽骨密度和骨高度变化 | 第26-29页 |
3 讨论 | 第29-33页 |
3.1 对牙槽窝充填材料选择的探讨 | 第29-30页 |
3.2 不同用药组对术后反应及软组织愈合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不同用药组对牙槽窝骨密度和骨高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综述 | 第39-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