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不同真菌合成纳米金的特性及其调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与英文缩写表第19-20页
第一章 微生物合成纳米金的研究进展第20-39页
    1.1 纳米金的特性、应用及表征第20-26页
        1.1.1 纳米金的特性第20页
        1.1.2 纳米金的应用第20-23页
        1.1.3 纳米金的表征第23-26页
    1.2 合成纳米金的微生物资源第26-30页
        1.2.1 细菌第26-27页
        1.2.2 放线菌第27-28页
        1.2.3 丝状真菌第28-29页
        1.2.4 酵母菌第29-30页
        1.2.5 病毒第30页
    1.3 微生物合成纳米金的机制及调控第30-35页
        1.3.1 纳米金的合成位点第30-32页
        1.3.2 合成纳米金的生物成分第32-33页
        1.3.3 影响纳米金合成的因素第33-35页
    1.4 生物纳米金在催化去除环境污染物中的应用第35-37页
        1.4.1 催化还原硝基芳烃第35-36页
        1.4.2 催化脱色偶氮染料第36-37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7-39页
        1.5.1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第37页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7-39页
第二章 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合成纳米金第39-5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2.1.1 实验材料第40-42页
        2.1.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4-57页
        2.2.1 菌株的分离与鉴定第44-46页
        2.2.2 菌株的形态及生长特性第46-49页
        2.2.3 菌株的金属离子抗性第49-50页
        2.2.4 菌株全细胞合成纳米金第50-57页
    2.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菌株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金的特性及应用第58-9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9-65页
        3.1.1 实验材料第59-61页
        3.1.2 实验方法第61-6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5-92页
        3.2.1 丝孢酵母菌WIN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金特性第65-71页
        3.2.2 木霉菌WL-Go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金特性第71-76页
        3.2.3 曲霉菌WL-Au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金特性第76-86页
        3.2.4 生物纳米金催化去除硝基芳烃及偶氮染料第86-92页
    3.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影响菌株合成纳米金的因素分析第93-11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4.1.1 实验材料第94-95页
        4.1.2 实验方法第95-9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96-114页
        4.2.1 不同种类微生物合成纳米金特性对比第96-101页
        4.2.2 pH对菌株WL-Au合成纳米金的影响第101-103页
        4.2.3 生物量对菌株WL-Au合成纳米金的影响第103-106页
        4.2.4 氯金酸浓度对菌株WL-Au合成纳米金的影响第106-108页
        4.2.5 金属离子诱导对菌株WL-Au合成纳米金的影响第108-114页
    4.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五章 Pb~(2+)诱导菌株WL-Au定向合成棒状纳米金第115-13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16-117页
        5.1.1 实验材料第116页
        5.1.2 实验方法第116-11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17-130页
        5.2.1 Pb~(2+)诱导的活性细胞合成纳米金第117-120页
        5.2.2 Pb~(2+)诱导的灭活细胞合成纳米金第120-122页
        5.2.3 诱导的Pb~(2+)浓度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第122-125页
        5.2.4 不同生物量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第125-130页
    5.3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建议第131-134页
    6.1 主要结论第131-132页
    6.2 创新点摘要第132-133页
    6.3 建议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5页
附录A Trichosporon montevideense WIN的26S rRNA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第145-147页
附录B Trichoderma sp. WL-Go的26S rRNA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第147-149页
附录C Trichoderma sp. WL-Au的26S rRNA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第149-151页
作者简介第151-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纳结构铋基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降解芳烃类VOCs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铝基催化剂制备、臭氧氧化有机物和氨氮性能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