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肠肿瘤论文

RPA1调控结直肠恶性肿瘤对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11页
英文摘要第11-16页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第17-21页
前言第21-24页
第一部分 RP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第24-3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4-33页
        1.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24-27页
        1.2 实验方法第27-33页
    2 结果第33-36页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第33页
        2.2 RPA1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第33-35页
        2.3 RPA1 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8页
    4 结论第38-39页
第二部分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株中RPA1的表达情况及沉默其表达后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对5-FU敏感性的变化第39-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9-56页
        1.1 实验材料第39-42页
        1.2 实验方法第42-55页
        1.3 统计学分析第55-56页
    2 结果第56-64页
        2.1 慢病毒构建、包装和滴度测定第56页
        2.2 慢病毒转染和5-FU干预后各组细胞RPA1蛋白和RPA1 mRNA表达情况第56-58页
        2.3 沉默RPA1和5-FU干预均可抑制消化道细胞系的增殖,两者联合抑制作用增强第58-60页
        2.4 沉默RPA1联合5-FU干预诱导细胞停留在G1期第60页
        2.5 沉默RPA1联合5-FU干预加速细胞凋亡通过提高caspase-3蛋白表达实现第60-64页
    3 讨论第64-66页
    4 结论第66-67页
第三部分 RPA1通过ERK/CASPASE-3途径调节HT-29细胞对5-FU的敏感性第67-8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7-72页
        1.1 实验材料第67-70页
        1.2 实验方法第70页
        1.3 信号检测第70页
        1.4 统计学方法第70-72页
    2 结果第72-82页
        2.1 慢病毒转染和5-FU干预HT-29细胞后ERK1/2和p-ERK1/2蛋白、JNK1/2和p-JNK1/2蛋白以及P38和p-P38蛋白表达情况第72-76页
        2.2 用ERK抑制剂和caspase-3抑制剂后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第76-82页
    3 讨论第82-86页
    4 结论第86-87页
全文总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5页
综述第95-11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作者简历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53抑制Fascin蛋白活化进而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左侧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心脏剂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