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心律失常论文

用于房颤辅助诊断的心电P波自动识别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ECG信号的简介第9-12页
        1.2.1 ECG信号的产生原理第9页
        1.2.2 典型的ECG信号第9-11页
        1.2.3 房颤在ECG的典型特征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基于RR间期的房颤识别第12-13页
        1.3.2 基于P波缺失的房颤识别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ECG信号收集和预处理第15-22页
    2.1 本文实验数据来源第15-16页
        2.1.1 信号发生器第15页
        2.1.2 MIT-BIH数据第15-16页
    2.2 ECG噪声分析及预处理第16-21页
        2.2.1 ECG噪声分析第16-17页
        2.2.2 ECG信号预处理第17-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P波建模和P波识别第22-37页
    3.1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P波建模第22-31页
        3.1.1 高斯混合模型(GMM)第22-25页
        3.1.2 选择建立GMM的P波数据第25-26页
        3.1.3 P波高斯模型建立过程第26-31页
        3.1.4 P波高斯模型的参数分析第31页
    3.2 基于马氏距离的P波识别策略研究第31-34页
        3.2.1 R波识别和P波切波第31-32页
        3.2.2 特征提取第32页
        3.2.3 马氏距离第32-33页
        3.2.4 P波判断方法第33-34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1 数据描述第34页
        3.3.2 实验结果第34-35页
        3.3.3 结果分析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真P波与伪P波识别策略第37-48页
    4.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真P波与伪P波识别第37-45页
        4.1.1 BP神经网络第37-41页
        4.1.2 选择BP神经网络输入数据第41-42页
        4.1.3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第42-45页
        4.1.4 BP神经网络的参数分析第45页
    4.2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5-47页
        4.2.1 数据描述第45-46页
        4.2.2 实验结果第46页
        4.2.3 结果分析第46-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5.1 工作总结第48-49页
    5.2 工作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利润分配有关制度新探
下一篇:血尿酸与心房颤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