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 | 第13-16页 |
1.1.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4页 |
1.1.3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 第14-15页 |
1.1.4 重金属的形态 | 第15页 |
1.1.5 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 第15-16页 |
1.2 重金属污染底泥修复技术综述 | 第16-19页 |
1.2.1 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 | 第16-17页 |
1.2.2 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异位修复技术 | 第17-19页 |
1.3 沸石及其改性 | 第19-20页 |
1.3.1 沸石的结构和组成 | 第19页 |
1.3.2 沸石的改性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沸石和底泥的主要成分及基本性质 | 第22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改性沸石制备方法 | 第24页 |
2.3.1 NaOH改性 | 第24页 |
2.3.2 NaCl改性 | 第24页 |
2.3.3 稀土元素改性 | 第24页 |
2.3.4 高温改性 | 第24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2.4.1 pH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4.2 总磷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4.3 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4.4 重金属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4.5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4.6 毒性浸出试验 | 第26页 |
2.4.7 沸石形态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2.5 试验方案 | 第27-29页 |
2.5.1 吸附试验 | 第27页 |
2.5.2 热力学试验 | 第27页 |
2.5.3 动力学试验 | 第27-28页 |
2.5.4 固化试验 | 第28-29页 |
第3章 改性沸石的优选 | 第29-48页 |
3.1 改性剂和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1 改性剂和粒径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改性剂和粒径对Zn~(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改性剂和粒径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3.2 焙烧温度和改性顺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1 焙烧温度和改性顺序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3.2.2 焙烧温度和改性顺序对Zn~(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焙烧温度和改性顺序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34-42页 |
3.3.1 等温吸附方程和模型分析 | 第34-37页 |
3.3.2 吸附动力学方程和模型分析 | 第37-42页 |
3.4 沸石的表征和吸附机理分析 | 第42-46页 |
3.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2页 |
3.4.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 | 第42-45页 |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重金属的固化 | 第48-54页 |
4.1 TCLP毒性浸出试验 | 第48-50页 |
4.1.1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Cd~(2+)浸出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Zn~(2+)浸出的影响 | 第49页 |
4.1.3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Cu~(2+)浸出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50-52页 |
4.2.1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Cd形态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2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Zn形态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3 改性沸石对底泥中Cu形态的影响 | 第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