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TiO2/MoS2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9-17页
    1.1 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理论第10-11页
    1.2 TiO_2光催化剂第11-12页
    1.3 提高TiO_2光催化制氢性能的方法第12-13页
    1.4 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 纳米MoS_2助催化剂第14-15页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5-17页
        1.6.1 选题意义第15-16页
        1.6.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方法第17-29页
    2.1 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s)概述第17-19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19-21页
        2.2.1 Thomas-Fermi模型第19页
        2.2.2 Hohenberg-Kohn定理第19-20页
        2.2.3 Kohn-Sham方程第20-21页
    2.3 交换相关能量泛函第21-24页
        2.3.1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21-22页
        2.3.2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22-23页
        2.3.3 轨道泛函(LDA+U)第23页
        2.3.4 杂化泛函第23-24页
    2.4 范德瓦耳斯修正介绍第24-26页
    2.5 计算软件简介第26页
    2.6 计算涉及量第26-29页
        2.6.1 几何结构优化第26-27页
        2.6.2 电子结构第27页
        2.6.3 光学性质第27-29页
第三章 TiO_2锐钛矿与MoS_2复合材料光催化制氢的理论计算第29-53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计算方法及模型第29-31页
    3.3 TiO_2催化剂的结果与讨论第31-36页
        3.3.1 几何结构优化第31-33页
        3.3.2 电子态密度与光学性质第33-36页
    3.4 助催化剂MoS_2计算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3.4.1 几何结构优化第36-39页
        3.4.2 电子态密度与光学性质第39-41页
    3.5 复合体系异质结的理论计算第41-44页
        3.5.1 几何结构结构第41-42页
        3.5.2 电子性质第42-43页
        3.5.3 异质结材料间电荷转移第43-44页
        3.5.4 异质结的光学性质第44页
    3.6 助催化剂MoS_2层数对异质结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3.7 复合体系材料间距离对性质的影响第46-48页
    3.8 (Cu,N)共掺杂TiO_2/MoS_2异质结第48-51页
    3.9 压力对TiO_2/MoS_2异质结的影响第51-53页
第四章 TiO_2金红石与MoS_2异质结光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第53-61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计算方法及模型第53-55页
    4.3 TiO_2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4.3.1 几何结构优化第55-56页
        4.3.2 态密度与光学性质第56-59页
    4.4 复合材料异质结的理论计算第59-61页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nSe单晶生长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铝合金板热成形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