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关于预知现象的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二、选题的可行性 | 第11-13页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预知现象概念界定及概况 | 第14-25页 |
第一节 预知现象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预知”与“先知”概念辨析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预知现象的分布概况 | 第16-25页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预知现象类型研究 | 第25-43页 |
第一节 占卜类 | 第25-29页 |
第二节 梦兆类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异象类 | 第32-36页 |
第四节 预言类 | 第36-43页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预知现象之特点及形成原因 | 第43-55页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预知现象之特点 | 第43-46页 |
一、关照个体生命 | 第43-44页 |
二、肯定鬼神信仰 | 第44-45页 |
三、趋吉避凶 | 第45-46页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预知现象形成原因 | 第46-55页 |
一、原始宗教之根源 | 第46-48页 |
二、天人感应之蔓延 | 第48-50页 |
三、佛教兴起之影响 | 第50-51页 |
四、道教法术之弥漫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