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从肝论治五脏疾病理论文献研究概况 | 第17-34页 |
1 肝藏象系统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1.1 肝的形态特点 | 第17页 |
1.2 经脉循行 | 第17-18页 |
1.3 肝的生理功能 | 第18页 |
1.4 肝的生理特性 | 第18页 |
1.5 肝病辨证 | 第18-20页 |
1.6 涉肝之病调理方法 | 第20-21页 |
2 从肝论治心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2.1 理论沿革 | 第21-23页 |
2.2 理论内涵 | 第23-24页 |
2.3 临床应用 | 第24页 |
3 从肝论治肺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7页 |
3.1 理论沿革 | 第25-26页 |
3.2 理论内涵 | 第26-27页 |
3.3 临床应用 | 第27页 |
4 从肝论治脾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7-30页 |
4.1 理论沿革 | 第28页 |
4.2 理论内涵 | 第28-29页 |
4.3 临床应用 | 第29-30页 |
5 从肝论治肾病相关理论研究 | 第30-34页 |
5.1 理论沿革 | 第30-31页 |
5.2 理论内涵 | 第31-32页 |
5.3 临床应用 | 第32-34页 |
第二部分 孔令诩从肝论治五脏病证用药规律分析 | 第34-9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1.1 处方的来源与筛选 | 第34页 |
1.2 有效处方纳入标准 | 第34页 |
1.3 分析软件 | 第34页 |
1.4 数据预处理 | 第34-35页 |
1.5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 第35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2 调肝治疗本系疾病——以胁痛为例的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2.1 胁痛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第36-44页 |
2.2 讨论 | 第44-46页 |
2.3 案例举隅 | 第46页 |
3 从肝论治心系病证——以胸痹为例的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3.1 治疗胸痹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第46-54页 |
3.2 讨论 | 第54-55页 |
3.3 案例举隅 | 第55-56页 |
4 从肝论治肺系病证——以喘证为例的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 第56-66页 |
4.1 治疗喘证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第56-64页 |
4.2 讨论 | 第64-65页 |
4.3 案例举隅 | 第65-66页 |
5 从肝论治脾胃病证——以胃痛为例的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 第66-77页 |
5.1 治疗胃痛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第66-75页 |
5.2 讨论 | 第75-76页 |
5.3 案例举隅 | 第76-77页 |
6 从肝论治肾系病证——以腰痛为例的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 第77-86页 |
6.1 治疗腰痛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第77-84页 |
6.2 讨论 | 第84-85页 |
6.3 案例举隅 | 第85-86页 |
7 孔令诩老师常用调肝方法及其用药总结 | 第86-90页 |
7.1 疏肝理气 | 第86-87页 |
7.2 调肝理血 | 第87页 |
7.3 滋阴柔肝 | 第87页 |
7.4 平肝潜阳 | 第87-88页 |
7.5 清肝泻火 | 第88页 |
7.6 调畅肝络 | 第88-89页 |
7.7 补益肝肾 | 第89页 |
7.8 温肝散寒 | 第89页 |
7.9 重视固护脾胃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思考与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