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1.1 马铃薯及晚疫病概述 | 第11-13页 |
1.2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植物病原菌互作模型 | 第13-15页 |
1.2.2 马铃薯晚疫病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 第15-17页 |
1.3 泛素化与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可变剪接与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5 本研究的基础、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1.2 菌株和载体 | 第25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9页 |
2.2.1 载体构建 | 第26-29页 |
2.2.1.1 Gateway系列载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2.2.1.2 重组系列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2.2.1.3 定点突变系列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2.2.2 转基因株系的获得 | 第29-32页 |
2.2.2.1 电击法转化农杆菌 | 第29-30页 |
2.2.2.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 | 第30页 |
2.2.2.3 遗传转化所用到的P1、P2、P3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31页 |
2.2.2.4 转基因阳性株系的检测 | 第31-32页 |
2.2.3 酵母双杂交自激活的检测 | 第32-34页 |
2.2.4 酵母双杂交点对点互作验证 | 第34-35页 |
2.2.5 酵母双杂交筛库 | 第35-36页 |
2.2.6 晚疫病菌的繁殖保存 | 第36页 |
2.2.7 马铃薯离体叶片晚疫病菌接种 | 第36-37页 |
2.2.8 农杆菌介导的本氏烟瞬时表达 | 第37页 |
2.2.9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56页 |
3.1 StKH17超量表达降低马铃薯晚疫病抗性 | 第39-41页 |
3.1.1 StKH17超量载体构建 | 第39页 |
3.1.2 StKH17超量转基因株系的获得 | 第39-41页 |
3.1.3 StKH17超量转基因株系抗病性鉴定 | 第41页 |
3.2 干涉StKH17增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 | 第41-45页 |
3.2.1 StKH17干涉沉默载体构建 | 第41-42页 |
3.2.2 StKH17干涉转基因株系的获得 | 第42-44页 |
3.2.3 StKH17干涉转基因株系抗病性鉴定 | 第44-45页 |
3.3 StKH17全长和突变体酵母自激活检测 | 第45-48页 |
3.3.1 StKH17全长自激活检测 | 第45页 |
3.3.2 StKH17突变体自激活检测 | 第45-48页 |
3.4 StKH17短截突变体与StPUB17酵母点对点互作验证 | 第48-49页 |
3.5 StKH17~(Δ128-261)突变体酵母双杂交筛选互作蛋白 | 第49-52页 |
3.6 StKH17(GDDG)突变体不能促进晚疫病菌的侵染 | 第52-54页 |
3.7 StKH17-myc转基因株系获得及Western Blot检测 | 第54-56页 |
3.7.1 StKH17-myc超量载体构建 | 第54页 |
3.7.2 StKH17-myc超量转基因株系的获得 | 第54-55页 |
3.7.3 StKH17-myc超量转基因株系Western Blot检测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6-60页 |
4.1 StKH17负调控晚疫病抗性 | 第56页 |
4.2 StKH17两个保守结构域具有不同功能 | 第56-57页 |
4.3 StKH17作为RNA结合蛋白可能以蛋白复合体发挥功能 | 第57-58页 |
4.4 运用Chip-seq技术探究StKH17结合的靶标RNA | 第58页 |
4.5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