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11页 |
Abstract | 第11-1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9-20页 |
文献综述 | 第20-37页 |
综述一 基于“痰瘀同治”理论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综述二 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研究现状 | 第28-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前言 | 第37-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第一部分 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机理 | 第47-79页 |
引言 | 第47页 |
1 材料 | 第47-5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47-48页 |
1.2 诊断、分期及辨证标准 | 第48-49页 |
1.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 第49页 |
1.4 影像资料的收集 | 第49页 |
1.5 研究设备 | 第49-50页 |
2 方法 | 第50-61页 |
2.1 治疗方法 | 第50页 |
2.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50-60页 |
2.3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观察指标 | 第60-61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61页 |
3 结果 | 第61-67页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61-62页 |
3.2 股骨头坏死力学传导机制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3.3 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机理 | 第64-67页 |
4 讨论 | 第67-73页 |
4.1 正常股骨头生物力学传导机制 | 第67-68页 |
4.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传导机制 | 第68-70页 |
4.3 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机理 | 第70页 |
4.4 健脾活骨方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理 | 第70-73页 |
5 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第二部分 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方法的建立及不同步态模拟 | 第79-103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1 材料 | 第80-82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80页 |
1.2 诊断、分期及辨证标准 | 第80-81页 |
1.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 第81-82页 |
1.4 影像资料的收集 | 第82页 |
1.5 研究设备 | 第82页 |
2 方法 | 第82-84页 |
2.1 治疗方法 | 第82-83页 |
2.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83-84页 |
2.3 股骨头坏死塌陷危险因素观察指标 | 第84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84页 |
3 结果 | 第84-92页 |
3.1 股骨头塌陷危险因素 | 第84-85页 |
3.2 不同步态模拟分析 | 第85-90页 |
3.3 稳定、塌陷组治疗前负重区最大等效应力与最大总形变量ROC分析 | 第90-92页 |
4 讨论 | 第92-96页 |
4.1 防治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意义 | 第92页 |
4.2 股骨头坏死塌陷危险因素 | 第92-94页 |
4.3 步态对股骨头坏死塌陷影响 | 第94-95页 |
4.4 稳定、塌陷组治疗前负重区最大等效应力与最大总形变量ROC分析 | 第95-96页 |
5 小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结语 | 第103-108页 |
1 结论 | 第103-105页 |
2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3 存在问题 | 第106-107页 |
4 展望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个人简介 | 第109-111页 |
附件 | 第111-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