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承诺法益范围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中国刑法中被害人承诺违法性阻却作用解读 | 第10-14页 |
(一)被害人承诺的理论功能 | 第10-12页 |
1.阶层犯罪构成理论中的违法性判断 | 第10-11页 |
2.被害人承诺阻却违法性的独特方式 | 第11-12页 |
(二)被害人承诺对实务操作的指引 | 第12-14页 |
1.承诺不成文导致指引功能不明 | 第12页 |
2.实务操作中承诺运用效果混乱 | 第12-14页 |
二、法益承诺范围的限缩性变动理由 | 第14-20页 |
(一)允许承诺的法益范围标准存疑 | 第14-15页 |
1.法益日趋复杂导致法益衡量困难 | 第14-15页 |
2.承诺法益界限划分的依据趋于模糊 | 第15页 |
(二)承诺放弃个人法益的深层危险 | 第15-18页 |
1.仅重视结果而忽略违法行为本身 | 第15-16页 |
2.削减刑法设定犯罪的严格性 | 第16-17页 |
3.对危害的容忍有碍社会进步 | 第17-18页 |
(三)被害人承诺与刑法秩序需要理性平衡 | 第18-20页 |
1.细致化的刑事立法趋势彰显秩序价值 | 第19页 |
2.刑法谦抑性容留承诺空间 | 第19-20页 |
三、常见法益承诺范围的进一步限制 | 第20-27页 |
(一)健康权承诺限制 | 第20-22页 |
(二)财产权承诺限制 | 第22-24页 |
(三)性自主权承诺限制 | 第24-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