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10-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农村文化礼堂与乡村治理概述 | 第20-24页 |
2.1 农村文化礼堂概述 | 第20-23页 |
2.1.1 农村文化礼堂概念 | 第20页 |
2.1.2 农村文化礼堂产生背景 | 第20-21页 |
2.1.3 农村文化礼堂特点和功能 | 第21-23页 |
2.2 乡村治理概述 | 第23-24页 |
2.2.1 乡村治理内涵和目标 | 第23页 |
2.2.2 乡村治理的要素 | 第23-24页 |
3 农村文化礼堂与乡村治理的辩证关系 | 第24-28页 |
3.1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 第24-26页 |
3.1.1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具有思想引导作用 | 第24-25页 |
3.1.2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具有行为塑造作用 | 第25页 |
3.1.3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价值观培育作用 | 第25-26页 |
3.2 乡村治理有助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 第26-28页 |
3.2.1 乡村治理形成的良好风气,有助于促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 第26页 |
3.2.2 乡村治理形成的制度机制,有助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 第26-28页 |
4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现状 | 第28-47页 |
4.1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现状的调查 | 第28-33页 |
4.1.1 调查对象 | 第28页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页 |
4.1.3 基础信息统计 | 第28-33页 |
4.2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促进作用 | 第33-43页 |
4.2.1 提高了村民道德文化素质 | 第33-34页 |
4.2.2 规范了村民日常行为 | 第34-35页 |
4.2.3 促进了村民人际关系 | 第35-36页 |
4.2.4 改善了乡村治安 | 第36-37页 |
4.2.5 推进了依法治村 | 第37-39页 |
4.2.6 改善了民主治理 | 第39-40页 |
4.2.7 增强了村庄凝聚力 | 第40-41页 |
4.2.8 强化了“四个自信” | 第41页 |
4.2.9 培育了核心价值观 | 第41-43页 |
4.3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制约 | 第43-47页 |
4.3.1 赌博迷信活动依然存在 | 第43页 |
4.3.2 村民行为方式有待转变 | 第43-44页 |
4.3.3 家庭关系改善有待提高 | 第44页 |
4.3.4 依法治村进程有待加速 | 第44-45页 |
4.3.5 认同感凝聚力有待增强 | 第45页 |
4.3.6 核心价值培育任重道远 | 第45-47页 |
5 进一步增强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建议 | 第47-51页 |
5.1 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伦理观念 | 第47页 |
5.2 创新传统美德传承形式,进一步促进家庭邻里和睦相处 | 第47-48页 |
5.3 拓宽普法教育内容途径,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村进程 | 第48页 |
5.4 强化外来人口融入意识,进一步推动乡村安定和谐发展 | 第48-49页 |
5.5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村庄认同感凝聚力 | 第49页 |
5.6 深入培育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塑造村民共同价值理想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