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燃料电池的概述 | 第13-20页 |
1.1.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1.1.2 燃料电池技术 | 第13-15页 |
1.1.3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5-20页 |
1.2 直接液体燃料电池 | 第20-23页 |
1.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第20-21页 |
1.2.2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 第21-22页 |
1.2.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 第22-23页 |
1.3 直接过氧化氢燃料电池 | 第23-27页 |
1.3.1 直接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 第24-26页 |
1.3.2 直接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特点 | 第26-27页 |
1.4 H_2O_2电还原反应 | 第27-29页 |
1.4.1 H_2O_2电还原反应机理 | 第27-28页 |
1.4.2 H_2O_2电还原催化剂 | 第28-29页 |
1.5 H_2O_2电氧化反应 | 第29-31页 |
1.5.1 H_2O_2电氧化反应机理 | 第29-30页 |
1.5.2 H_2O_2电氧化催化剂 | 第30-31页 |
1.6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31-33页 |
1.6.1 选题意义 | 第31页 |
1.6.2 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3-45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3-3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2.2.1 电极制备 | 第35-39页 |
2.3 电化学实验 | 第39-40页 |
2.4 直接过氧化氢燃料电池(DPFCS)的组装 | 第40-42页 |
2.4.1 Nafion?膜的处理 | 第40-41页 |
2.4.2 直接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组装 | 第41-42页 |
2.5 电极材料的表征手段 | 第42-43页 |
2.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2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2页 |
2.5.3 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 | 第42-43页 |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3页 |
2.5.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MS) | 第43页 |
2.6 电化学测试 | 第43-44页 |
2.6.1 单电极电化学测试 | 第43-44页 |
2.6.2 电池放电性能测试 | 第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阵列结构C@TIC纳米线负载多孔PD阴极的研究 | 第45-69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电极材料的测试 | 第46页 |
3.3 NP-PD/C@TIC电极的表征分析 | 第46-51页 |
3.3.1 XRD测试 | 第46-47页 |
3.3.2 SEM测试 | 第47-48页 |
3.3.3 TEM测试 | 第48-49页 |
3.3.4 EDX测试 | 第49-51页 |
3.4 NP-PD/C@TIC电极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51-57页 |
3.4.1 电化学测试 | 第51-57页 |
3.5 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 第57-66页 |
3.5.1 阴极电解液组成的影响 | 第59-60页 |
3.5.2 阳极电解液组成的影响 | 第60-62页 |
3.5.3 流速的影响 | 第62-64页 |
3.5.4 温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3.5.5 恒流放电测试 | 第65-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4章 阵列结构C@TIC纳米线负载PD-AU合金阴极的研究 | 第69-86页 |
4.1 引言 | 第69-71页 |
4.2 电极材料的测试 | 第71-72页 |
4.3 PD-AU/TICNAS电极的表征 | 第72-78页 |
4.3.1 XRD测试 | 第72-73页 |
4.3.2 SEM测试 | 第73-75页 |
4.3.3 EDX测试 | 第75-76页 |
4.3.4 TEM测试 | 第76-78页 |
4.4 PD-AU/TICNAS电极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78-82页 |
4.4.1 电化学测试 | 第78-82页 |
4.5 电池性能测试 | 第82-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阵列结构C@TIC纳米线负载过渡金属NI、CO阳极的研究 | 第86-102页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5.2 NI@TICNAS和CO@TICNAS电极材料的测试 | 第87页 |
5.3 NI@TICNAS和CO@TICNAS电极的表征分析 | 第87-90页 |
5.3.1 Ni@TiCNAs电极的XRD表征 | 第87-88页 |
5.3.2 Ni@TiCNAs电极的SEM和TEM表征 | 第88-89页 |
5.3.3 Co@TiCNAs电极的XRD表征 | 第89页 |
5.3.4 Co@TiCNAs电极的SEM和TEM表征 | 第89-90页 |
5.4 NI@TICNAS和CO@TICNAS电极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90-94页 |
5.4.1 Ni@TiCNAs电极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90-92页 |
5.4.2 Co@TiCNAs电极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92-94页 |
5.5 电池性能测试 | 第94-99页 |
5.5.1 阳极材料的影响 | 第95-96页 |
5.5.2 流速和工作温度的影响 | 第96-98页 |
5.5.3 电池稳定性测试 | 第98-9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