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研究--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2页
    一、选题缘由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20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2-36页
    第一节 “主体”概念界定第22-24页
    第二节 “主体性”的概念界定第24-26页
    第三节 对主体性的历史阐释第26-36页
        一、古希腊哲学成为主体性思想的萌芽第26-29页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对主体性的剥夺第29-30页
        三、文艺复兴及以后对主体性思想的肯定第30-33页
        四、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对主体性思想的高扬第33-36页
第二章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第36-56页
    第一节 实践——主体性发挥的可靠途径第36-39页
        一、实践使人创造世界、改造无机界成为现实第36-38页
        二、实践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关系的互动生成成为现实第38-39页
    第二节 异化——对主体性的剥夺第39-49页
        一、劳动产品的异化对主体性的剥夺第40-43页
        二、劳动行为的异化对主体性的剥夺第43-45页
        三、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对主体性的剥夺第45-47页
        四、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对主体性的剥夺第47-49页
    第三节 人的本质的回归——主体性的最终价值诉求第49-56页
        一、对三种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方式的批判——人的本质得以回归第49-52页
        二、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扬弃——人的本质得以回归第52-56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意义第56-67页
    第一节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第56-62页
        一、对阿尔都塞的消解主体性的思想简释第56-58页
        二、对消解主体性的反驳第58-62页
    第二节 完成了对抽象主体的超越第62-64页
        一、完成了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的超越第62-63页
        二、完成了对抽象主体本身的超越第63-64页
    第三节 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第64-67页
        一、为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第64-65页
        二、为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人际关系思想探究
下一篇:老庄生死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