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14-19页 |
2.1 系统功能分析 | 第14-15页 |
2.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15页 |
2.3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5-18页 |
2.3.1 系统结构布局 | 第15-16页 |
2.3.2 监测现场设计 | 第16-18页 |
2.3.3 监测管理中心设计 | 第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19-39页 |
3.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21页 |
3.2 系统供电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3.2.1 太阳能发电 | 第21页 |
3.2.2 太阳能供电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3.3 传感器模块设计 | 第22-29页 |
3.3.1 温度传感器节点设计 | 第22-23页 |
3.3.2 水位传感器节点设计 | 第23-26页 |
3.3.3 pH值传感器节点设计 | 第26-28页 |
3.3.4 电导率传感器节点设计 | 第28-29页 |
3.4 微控制器模块设计 | 第29-37页 |
3.4.1 微控制器模块总体结构设计 | 第29-31页 |
3.4.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第31-34页 |
3.4.3 SD卡存储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3.4.4 电源转换及控制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3.5 GPRS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39-53页 |
4.1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 第39页 |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39-46页 |
4.2.1 单片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39-40页 |
4.2.2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第40-43页 |
4.2.3 数据存储模块软件设计 | 第43-45页 |
4.2.4 无线传输模块软件设计 | 第45-46页 |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6-52页 |
4.3.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 第46-47页 |
4.3.2 服务器软件设计 | 第47-51页 |
4.3.3 客户端软件设计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地下水环境预测的神经网络设计 | 第53-60页 |
5.1 BP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 第53-56页 |
5.1.1 BP神经网络概念 | 第53页 |
5.1.2 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53-54页 |
5.1.3 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54-56页 |
5.2 BP神经网络设计与实现 | 第56-59页 |
5.2.1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设计 | 第56-58页 |
5.2.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测试结果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调试与实现 | 第60-64页 |
6.1 监测系统硬件安装 | 第60-61页 |
6.1.1 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 | 第60-61页 |
6.1.2 配电箱的安装 | 第61页 |
6.2 监测系统软件调试与实现 | 第61-6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64页 |
7.2 本文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