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5-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4-25页 |
1.1 黄瓜果面蜡粉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18页 |
1.1.1 果面蜡粉形成过程 | 第14-15页 |
1.1.2 影响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因素 | 第15-18页 |
1.1.2.1 遗传因素 | 第15-16页 |
1.1.2.2 环境因素 | 第16-17页 |
1.1.2.3 农艺因素 | 第17-18页 |
1.2 植物对硅的吸收与转运 | 第18-23页 |
1.2.1 禾本科作物 | 第19-22页 |
1.2.2 瓜类作物 | 第22-23页 |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2.1 砧木对不同类型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影响 | 第25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2.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5页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5页 |
2.2 砧木和硅营养对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2.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5-26页 |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页 |
2.3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26-27页 |
2.3.1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2.3.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6页 |
2.3.3 制片与观察 | 第26-27页 |
2.4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27-28页 |
2.4.1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2.4.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7页 |
2.4.3 制片与观察 | 第27-28页 |
2.5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相关基因表达谱构建及差异基因筛选 | 第28页 |
2.5.1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2.5.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8页 |
2.5.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8页 |
2.6 硅转运蛋白基因的qRT-PCR定量表达分析 | 第28-29页 |
2.6.1 供试材料 | 第28-29页 |
2.6.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9页 |
2.6.3 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29页 |
2.7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79页 |
3.1 砧木对不同类型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1 果面蜡粉量 | 第30-31页 |
3.1.2 果皮硅含量 | 第31-32页 |
3.2 砧木和硅营养对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1 果面蜡粉量 | 第32-34页 |
3.2.2 果皮硅含量 | 第34-35页 |
3.3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显微结构 | 第35-36页 |
3.3.1 蜡粉类型 | 第35页 |
3.3.2 蜡粉形成过程 | 第35-36页 |
3.4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超微结构 | 第36-43页 |
3.4.1 蜡粉表观结构 | 第36-41页 |
3.4.2 蜡粉内部结构 | 第41-43页 |
3.5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相关基因表达谱构建及差异基因筛选 | 第43-70页 |
3.5.1 黄瓜果皮基因表达谱的构建 | 第43-44页 |
3.5.2 砧木类型对黄瓜果皮中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 | 第44-50页 |
3.5.3 硅营养对黄瓜果皮中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 | 第50-70页 |
3.6 黄瓜果皮中硅转运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特性 | 第70-79页 |
3.6.1 硅转运相关蛋白及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0-77页 |
3.6.2 硅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 | 第77-79页 |
4 讨论 | 第79-90页 |
4.1 砧木和硅营养与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关系 | 第79-83页 |
4.2 黄瓜果面蜡粉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 第83-87页 |
4.3 黄瓜果皮中控制蜡粉形成的相关基因 | 第87-90页 |
5 结论 | 第90-9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