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1 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现状及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理论第12-27页
   ·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第12页
   ·化工园区的分类第12-13页
     ·老企业扩张型第12-13页
     ·精细化工型第13页
     ·大型石油化工型第13页
     ·城市搬迁型第13页
   ·化工园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13-14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的意义第14-16页
     ·化工园区风险特点第14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环境风险规划的重要性第16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研究第16-19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目的第17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的目标第17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原则第17-18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内容第18页
     ·化工园区重大事故类型第18-19页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第19-22页
     ·风险第20页
     ·环境风险第20页
     ·风险评价第20页
     ·环境风险评价第20-21页
     ·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第21页
     ·环境风险评价的分类第21页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第21-22页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第22页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的区别第22-24页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区别第22-23页
     ·环境风险评价与重大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第23-24页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第24-27页
     ·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外的研究和进展第24-25页
     ·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内的研究和进展第25-26页
     ·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第26-27页
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7-30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27-28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8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第28-30页
3 基于环境风险预测化工园区规划分区技术方法研究第30-40页
   ·化工园区规划分区程序研究第30-31页
   ·影响化工园区规划的重要因素分析第31-34页
     ·化工园区自身以及周边环境因素分析第31页
     ·园区内上下游物料运输对分区影响第31-33页
     ·自然灾害对化工园区规划布局的影响第33页
     ·土地使用、经济发展对园区规划的指导第33-34页
   ·化工生产区企业风险源识别及相关性研究第34-38页
     ·化工行业的风险源分析及风险类别识别第34-35页
     ·生产区内企业间环境风险相关性研究第35-37页
     ·典型风险事故预测第37-38页
   ·化工园区管理、应急体系规划第38-40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规划第38页
     ·应急救援体系规划第38-40页
4 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规划研究第40-81页
   ·松木岛化工园区概况第40页
   ·松木岛化工园区周边环境情况调查第40-42页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第40-42页
     ·化工园区规划发展战略第42页
   ·松木岛化工园区风险源识别及风险相关性分析第42-49页
     ·化工园区风险源识别第44-47页
     ·罐区危险物质第47-48页
     ·化工企业之间环境风险相关性识别分析第48-49页
   ·松木岛化工园区典型事故环境风险预测及风险水平分区第49-73页
     ·苯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第50-52页
     ·液氨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第52-59页
     ·液氯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第59-67页
     ·甲醇泄漏环境风险预测第67-68页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水平分区第68-72页
     ·较大风险区的划分第72-73页
   ·区域环境风险的减缓措施第73-79页
     ·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第73-74页
     ·合理布局第74-75页
     ·公共管道管理第75-76页
     ·道路运输风险防范措施第76-77页
     ·区域封闭管理的措施第77页
     ·建立化工园区应急反应中心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建议第80-81页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附图一 松木岛地理位置图第86-87页
附图二 松木岛港区整体规划图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中两国新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与合作展望
下一篇: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