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震监测方法的油井压裂裂缝定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微地震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微地震监测研究新进展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理论 | 第21-35页 |
2.1 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1.1 声发射原理 | 第21-22页 |
2.1.2 摩尔-库仑理论 | 第22-23页 |
2.1.3 断裂力学准则 | 第23页 |
2.2 微地震监测方式 | 第23-25页 |
2.2.1 微地震井中监测 | 第23-24页 |
2.2.2 微地震地面监测 | 第24-25页 |
2.3 震源定位方法 | 第25-30页 |
2.3.1 同型波时差法 | 第25-26页 |
2.3.2 纵横波时差法 | 第26页 |
2.3.3 空间三分量极化分析 | 第26-27页 |
2.3.4 地震层析成像法 | 第27-29页 |
2.3.5 三圆相交定位法 | 第29-30页 |
2.4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适用性 | 第30-33页 |
2.4.1 微地震监测技术监测水力压裂裂缝成像 | 第30-31页 |
2.4.2 微地震监测技术监测水驱前缘 | 第31页 |
2.4.3 微地震监测技术对储层进行描述 | 第31页 |
2.4.4 微地震监测技术监测地应力 | 第31页 |
2.4.5 微地震监测技术监测煤矿瓦斯 | 第31-32页 |
2.4.6 在其他工程方面的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 | 第32-33页 |
2.5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特殊性 | 第33-35页 |
第3章 微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基本流程 | 第35-49页 |
3.1 微地震数据采集 | 第35-43页 |
3.1.1 仪器系统介绍 | 第35-36页 |
3.1.2 SE3NT微震仪简介 | 第36-38页 |
3.1.3 微地震陆地三分量检波器 | 第38-39页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 | 第39页 |
3.1.5 GPS定位原理 | 第39-40页 |
3.1.6 微地震数据特征与属性 | 第40-43页 |
3.2 微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 第43-49页 |
3.2.1 微震数据去噪处理方法 | 第44页 |
3.2.2 有效信号识别方法 | 第44-45页 |
3.2.3 震源定位方法 | 第45-49页 |
第4章 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研究 | 第49-65页 |
4.1 压裂监测目的 | 第49页 |
4.2 前期准备 | 第49-56页 |
4.2.1 测区简介 | 第49-51页 |
4.2.2 压裂监测设计 | 第51-54页 |
4.2.3 检波器布放位置设计 | 第54-56页 |
4.3 微地震数据处理过程 | 第56-62页 |
4.3.1 带通滤波参数选择 | 第57-60页 |
4.3.2 信噪比参数选择 | 第60-62页 |
4.4 压裂成果解释 | 第62-64页 |
4.5 精度分析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