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团簇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团簇的分类 | 第10-11页 |
·团簇的基本性质 | 第11-12页 |
·团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2-14页 |
·金团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31页 |
·遗传算法 | 第16-17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7-29页 |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两个近似理论 | 第19-21页 |
·密度泛函理论的两个基本定理 | 第21-23页 |
·Kohn-Sham方程 | 第23-25页 |
·局域密度近似(LDA) | 第25-26页 |
·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26-28页 |
·密度泛函理论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计算软件DMol~3介绍 | 第29-31页 |
3 金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31-47页 |
·研究背景 | 第31-32页 |
·Au_n(n=29-42)的稳定构型 | 第32-40页 |
·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Au_n(n=29-31)团簇 | 第33页 |
·Au_n(n=33-41)团簇 | 第33-34页 |
·Au_(32)和Au_(42)团簇 | 第34-40页 |
·本节结论 | 第40页 |
·Au_n(n=29-42)的电子性能研究 | 第40-47页 |
·Au_n(n=29-42)低能异构体的平均原子结合能 | 第40-42页 |
·Au_n(n=29-42)的HOMO-LUMO能隙与垂直电离势VIP | 第42-46页 |
·Au_n(n=29-42)最稳定结构的分态密度(PDOS) | 第46页 |
·本节结论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