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水工建筑物的渗流和防渗论文

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渗流模型确定渗透张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确定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常用方法第12-15页
        1.2.1 现场压水试验法第12页
        1.2.2 裂隙几何参数法(张量法)第12-14页
        1.2.3 反演法第14-15页
        1.2.4 非连续裂隙网络(DFN)方法第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三维岩体结构面网络的计算机模拟第16-48页
    2.1 Baecher模型介绍第17-28页
        2.1.1 整体坐标系第17-18页
        2.1.2 结构面的方位第18-20页
        2.1.3 节理形状、大小及分布第20-26页
        2.1.4 节理的位置及密度第26-28页
    2.2 概率分布形式的说明第28-31页
        2.2.1 Fisher分布第28-29页
        2.2.2 Bingham分布第29页
        2.2.3 对数正态分布第29-30页
        2.2.4 负指数分布第30-31页
    2.3 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生成第31-35页
        2.3.1 裂隙随机数的生成第31页
        2.3.2 [a,b]区间内均匀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第31页
        2.3.3 负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第31-32页
        2.3.4 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第32-33页
        2.3.5 对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第33-34页
        2.3.6 Fisher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第34-35页
    2.4 裂隙筛选第35-47页
        2.4.1 裂隙的平面方程第35-38页
        2.4.2 三维全局坐标与裂隙面局部二维坐标第38-40页
        2.4.3 两裂隙的交线第40-45页
        2.4.4 裂隙的迹线第45-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圆盘节理直径分布函数确定的高阶解析方法第48-62页
    3.1 由实测迹长求直径随机变量的几种常用方法第48-52页
    3.2 高阶解析方法第52-60页
        3.2.1 测线法采样第52-56页
        3.2.2 测窗法采样第56-60页
    3.3 分布函数数值模拟验证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空间一维线单元渗流网络模型第62-73页
    4.1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基本假定第62页
    4.2 离散裂隙渗流模型的简化第62-63页
    4.3 一维有压渗流问题的有限单元解法第63-66页
        4.3.1 克劳特(Crout)直接解法第64-65页
        4.3.2 改进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第65-66页
    4.4 渗透张量求解第66-69页
        4.4.1 基本概念第66-67页
        4.4.2 渗透张量的数值模拟求法第67-69页
    4.5 反演法确定线单元管径与隙宽的比值第69-70页
    4.6 程序设计第70-71页
    4.7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算例验证第73-82页
    5.1 渗透张量计算第73-80页
        5.1.1 文献数据第73页
        5.1.2 裂隙网络模型第73-77页
        5.1.3 计算规模缩减研究第77-79页
        5.1.4 用裂隙几何参数(张量法)确定渗透张量第79-80页
    5.2 工程实例验证第80-81页
    5.3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页
    6.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丘园养素--从沈周的《东庄图册》透析古代文人的园林隐逸情怀
下一篇:复合土工膜老化及缺陷对南水北调输水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